原民文化中心年度新作《拉瓦爾群篇-記得我》首演,祭典中的勇士舞也成樂舞焦點。(林和生攝)
原民文化中心年度新作《拉瓦爾群篇-記得我》首演,祭典中的勇士舞也成樂舞焦點。(林和生攝)
透過深入部落採集,原民文化中心年度新作《拉瓦爾群篇-記得我》首演,狩獵文化也成樂舞焦點。(林和生攝)
透過深入部落採集,原民文化中心年度新作《拉瓦爾群篇-記得我》首演,狩獵文化也成樂舞焦點。(林和生攝)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自1987年設立開園以來,正式邁入35周年,樂舞團隊深入部落採集,推出年度新作「排灣族Ravar拉瓦爾群篇-記得我.paqeneqenetju aken」,16日首演發表,族人踴躍到場參與,席間不斷響起掌聲,給予樂舞高度評價。

排灣族拉瓦爾群分布於武洛溪上游地帶,即口社溪南大山西麓,海拔約800公尺處,目前主要村落有屏東縣三地鄉的口社、安坡、青山、大社等,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指出,園區透過每年製作的原住民族樂舞,與部落互動學習,讓文化意涵能精確傳達。

因此從今年1月開始,從拜訪部落、辦理製作說明會、田野調查及文史脈絡課程,透過與族人互動,學習觀察拉瓦爾的生活樣貌,從「殺豬文化禮俗」、「勇士舞」、「傳統歌謠」、「田間農耕事物」、「搭立鞦韆」及「月桃編織」的學習,皆收入舞劇中。

採集過程中不間斷與族人對話,終於在眾人協助下完成創作,全劇導演蔣偉光表示,樂舞主要傳遞以身為拉瓦爾後代子孫觀點,詮釋「創世神話」、「社會階級架構創建」、「人的心靈需求」、「離散的情緒」、「時間停滯的存在」及「生老病死的公共集體慰藉的神聖感」,呈現排灣族拉瓦爾群的生存意義。

首演特地找來部落族人參與,讓演出與在地文化能有更深刻連結,並呈現拉瓦爾對公共事務參與的重視。

曾智勇語重心長地說,原民樂舞文化是台灣深具代表性的無形文化資產,同時也為每個族群文化紀錄與傳承,而在田調過程中,最常聽到族人說的一句話,「不要忘記我們相聚的過程」,也順勢成為舞碼的中心思想。

#排灣族 #拉瓦爾 #原民文化中心 #屏東縣 #3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