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今年一次有3名青農入選第6屆百大青農,分別是結合傳統漁業進行創生的黃紋綺、為孩子返鄉投入有機農業的前竹科工程師黃怡瑄,以及構建有機大豆機械化耕作的林奐慶,縣府祝賀3人之餘,更期許他們能成其他返鄉從農青年的一盞明燈,持續帶領大家穩健成長。
在台北出生長大的黃紋綺,因外公在花蓮七星潭經營定置漁場,因此從小就和海洋有很深厚的連結,從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與工程系畢業後即移居花蓮創業,在七星潭一帶成立「洄遊吧FISH BAR」,不僅將所學與生活經驗結合,還與傳統漁業合作再創生,提供新式食用野生漁獲的服務,透過日常生活中最接近海洋的媒介「魚」來串連人和海洋的關係,傳遞珍惜與保育海洋資源的重要性。
原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的青農黃怡瑄,10多年前為了孩子,和丈夫回到花蓮赤科山務農,由於當時見到許多農民多使用慣行農法,不僅農藥、化肥汙染環境,吃下肚恐危害身體,進而投入有機農業,以金針、咖啡為主要作物。
黃怡瑄生產的金針加工品,不僅利用傳統的柴燒窯製造,且過程也沒有加入二氧化硫熏蒸,同時還辦理產銷履歷驗證,大獲消費者好評,且近3年她更突破原有農業製成,與企業聯名開發推出獨特產品,如金針啤酒、有機香草咖啡系列等,其中,咖啡在2020年及2021年相繼榮獲「花蓮縣咖啡評鑑」銅牌與有機組特等獎的肯定。
林奐慶因為喜歡鄉下樸實的環境,2014年移居花蓮光復鄉後,為了生活便開啟務農之路,以大豆為主要作物,並與花生、紅豆等雜糧及水稻進行輪作,迄今承租約11公頃農地,皆為有機驗證。
林奐慶2018年為推動有機雜糧生產機械化購買雜糧收穫機,成花蓮地區首位大豆專業採收,年採收80至100公頃,並逐步構建有機大豆機械化的耕作,以代耕租借等方式協助農友耕作,秉持「分享才有意義」理念,持續與農友分享自己的種植技術與經驗。
林奐慶、黃怡瑄及黃紋綺等3人獲選第6屆百大青農個人組的消息傳回花蓮後,縣長徐榛蔚已於第一時間祝賀他們,並希望藉由農業政策的引導,讓返鄉從農的青年經營穩健成長,持續擴大規模、朝創新加值發展,成農業生產的典範與標竿。
農業處長陳淑雯則說,農委會將提供獲選的3人經營輔導與技術指導、享有國有耕地承租第2順位、青年從農創業貸款5年500萬元免利息等獎勵,盼透過各項輔導措施,讓他們的農業經營更加穩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成其他青農們的學習典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