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皮膚受到的刺激增加,常見的皮膚疾病如蕁麻疹更容易產生,據統計,約 2成的民眾一生曾發生蕁麻疹。皮膚科醫師表示,蕁麻疹分為急性與慢性,緊急出現屬急性,立即治療大多無礙;而慢性患者常被要求限制飲食,臨床發現,若持續用藥者,無須嚴格限制飲食,「但仍要遠離酒、不新鮮的海鮮等食物。」
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版的「蕁麻疹治療共識」,蕁麻疹特徵為突然出現的風疹塊、血管性水腫,且分成急性與慢性。急性蕁麻疹為持續時間低於6週,超過6週則為慢性蕁麻疹。
台中市文心皮膚科醫師林子鈞表示,由於蕁麻疹發作多屬急性,主因為食物過敏,例如食用芒果、海鮮、花生等高致敏食物,若盡量避免食用,就無問題,但若是慢性蕁麻疹患者,常苦於飲食限制,「考量不易確認慢性蕁麻疹的過敏原因,臨床上,若患者持續服藥,無須嚴格限制飲食。」
林子鈞說明,會導致過敏的食物眾多,例如芋頭、芒果、花生、牛奶、乳酪、雞蛋、小麥、胡蘿蔔等都是抽血檢測過敏的食物種類,慢性蕁麻疹患者若被禁食上述食物,常有覓食不易的困擾。
但林子鈞強調,由於慢性蕁麻疹的給藥與發作頻率、症狀相關,為避免患者因食用不新鮮海鮮或酒類等高致敏食物,突然蕁麻疹發作,導致醫師診斷與給藥上的困難,建議慢性蕁麻疹患者仍要遠離芒果、不新鮮海鮮、酒類、豆類這類易引發蕁麻疹的食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