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加快對外資持有中國債券的影響,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表示,中國債券既有分散化投資價值,也有實際資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撐。
她表示,「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21兆美元,外資在中國債券市場中占比在3%左右,所以我國債券市場吸收外資是有提升空間的。長期來看,外資仍會穩步增持人民幣債券,我們對此是有信心的。」
王春英表示,2017年中國加大證券市場對外開放,2017年到2021年,中國吸收跨境債券投資資金規模僅低於美國、英國和日本,居全球第四位。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跨境債券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這個格局沒有因為近期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改變。
「債券市場波動是自然現象,也是自然表現。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各國債券投資出現波動都是正常的。」王春英表示,外匯局測算了主要國家吸收債券投資的波動情況,對比發現,中國波動情況遠低於相當多的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從境外投資者的構成和持有的債券規模看,央行類機構持有中國債券規模始終占一半以上,其餘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追蹤國際指數的配置性資金,穩定性也比較高。
同時,債券市場開放也豐富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和資金來源,有利於拓展中國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提升中國外匯市場對各類影響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