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1992年海基海協兩會香港會談30週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楊明杰發表文章表示,九二共識體現兩岸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商談過程雖對協議文本中表述一中原則問題存在分歧,但分歧沒有阻擋共識達成,雙方最後擱置對一中政治涵義的暫時分歧。

新華社昨(30)日刊登楊明杰發表之文章「『九二共識』的思想內涵與歷史意義」,指兩岸於30年前選擇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溝通化解分歧、以協商促進合作,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如今,體現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政治智慧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楊明杰表示,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後兩會一系列函電往來,雙方達成了共識,其核心意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九二共識雖然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共識,但其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文件和文字記錄。楊明杰強調,九二共識的歷史面貌十分清晰,沒有任何「模糊化」空間,任何人、任何勢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

楊明杰說,兩會商談過程中,對如何在協議文本中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問題存在一定分歧,但分歧沒有阻擋共識達成。兩岸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共同態度,擱置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暫時分歧,充分彰顯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民族大義,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求同存異智慧。

楊明杰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兩會商談的前提,是兩岸政黨交流的基礎,是兩岸協商涉外事務的基礎,是兩岸高層互動的基石,對於推動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不僅是推動現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也是開啟兩岸民主協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政治基礎。未來兩岸不管是以何種方式開展對話溝通、民主協商,都必須堅持九二共識中「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要義。

#九二共識 #兩岸 #楊明杰 #共識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