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人士對於月前壽險業者所公布的獲利指出,根據各大壽險公司的說法,目前為止,壽險業者之所在俄債投資信用減損,乃至於其他海外債券投資因為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而導致價格減損的衝擊之下,還能交出獲利成績:「有相當程度是來自於匯兌收益。」
匯兌收益何處來?就是來自於新台幣匯率的貶值,新台幣匯率之以貶值,就是因為台美利差擴大導致資金匯出所致,儘管對台灣股市產生衝擊,但對壽險公司而言,在新台幣匯率升值時,未避險部位的匯兌損失風險尤其大,但只要新台幣匯率貶值,這些和匯率有關的營運面的風險問題都可化解,尤其是未避險的部位還可省掉很多的避險成本,且也有匯兌收益可賺。
而台美利差擴大,正是牽引新台幣匯率今年「由升轉貶」最為重要的轉折點;對此金融圈人士接著分析,倘若台灣央行跟進美國聯準會的升息幅度,一旦新台幣匯率貶值因為台美利差縮小而使貶值幅度縮小,甚至由貶轉升,那麼定會衝擊壽險公司的匯兌收益,更不用說未避險部位的風險馬上急速升高。
除了匯兌收益受衝擊,另外央行大幅升息,也會帶動台債的價格減損,壽險公司除了海外投資,在台債方面亦有配置相當的部位,於是國內的債券投資評價損失繼續雪上加霜。
金融圈人士指出,台灣若真的有「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那麼比起銀行業,壽險公司正是如此,因為壽險公司以投資掛帥的曝險部位,是銀行業的數十倍,所以央行在緩升息的決策上,除了一般人認為可能和升斗小民的房貸戶升息之後利息負擔大增、導致民怨四起之外,擔心壽險公司更加風雨飄搖會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恐怕是另一個重要原因,但卻是「不能說的秘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