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蔡姓男子愛喝酒,半年前開始「坐立難安」,接受脊椎微創手術後疼痛仍未改善;81歲周姓婦人閃到腰,疼痛一路從背到臀部,一路延伸至膝部,接受民俗療法無效。兩人均再次就醫檢查,發現病灶竟是髖關節股骨頭壞死,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後,終於改善惱人的症狀。
蔡男是旗津區的漁民,本身有糖尿病及三高,閒暇時喜歡呼朋引伴喝酒,半年前開始出現坐立難安的疼痛,也影響到工作,以為是坐骨神經痛,多次嘗試民俗推拿也沒改善,還在其他醫院接受脊椎微創手術,術後仍依然疼痛難耐。到阮綜合醫院求診,檢查出病灶竟是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
骨科醫師洪誠聰發現,蔡男無法翹腳坐,移動身體時也會因牽動髖關節痛到發抖,經X光檢查確診右側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蔡男接受建議,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後,一週後恢復活動自如,兩個月後可出海捕魚。
81歲有高血壓及低甲狀腺疾患的周婦半年前閃到腰,出現背痛、臀部疼痛,還一路痛到膝蓋,原以為是腰椎受傷、導致坐骨神經痛,但因害怕開刀遲未就醫,四處尋求藥浴及推拿等民俗療法,結果反而讓病情加劇。最後在護理師孫女的鼓勵下,到阮綜合醫院求診。
洪誠聰透過X光替周婦檢查後,發現是髖關節病變、股骨頭壞死,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後,3個月就改善症狀,但仍需拐杖走路維持平衡。
洪誠聰表示,髖關節病變症狀和坐骨神經痛類似,差別是坐骨神經痛者躺著或維持站姿時會感到疼痛,但髖關節病變是久坐後起身、或騎車跨坐等動作時會劇烈疼痛,由於髖關節和腰椎相近,患者常混淆,就醫檢查時也不易被發現是髖關節的問題。
洪誠聰強調,髖關節病變高危險群是長期酗酒、長期服用類固醇者,及曾隱形股骨骨折卻未發現者。髖關節疾患的治療需依照個人病變程度決定服藥、復健或接受人工關節置換術。民眾出現疼痛應先到醫院檢查,找出疼痛源,對症治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