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軍演及禁止台灣5大產品進口,引發台灣對外貿易受阻的擔憂,今(8)日財政部官員指出,去年台灣是中國本土最大進口市場、占總進口額比例29.3%,中國、香港對台灣積體電路進口比例高達35%,兩岸電子業高度互賴,詢問許多學者看法,也認為就雙方經貿高度依存的情況,中國使出七傷拳擴大制裁機率低。

財政部官員指出,兩岸政治情勢是「非經濟因素」,也難量化評估,且這屬於軍事、國安問題超越財政部範圍,且這些針對性作為的時間也不知道何時解除,也涉及美中台三方關係,推演複雜,但中國在軍事跟貿易作為,確實影響民間消費信心和股市。

因此財政部以最近一次台海危機、前總統李登輝赴美演講時1995-96年看,期間經歷5季,那時台灣出口仍持續成長、年增率約1-2成,對中國、香港出口情況也不變,貿易量成長率9.6%也優於全球。

財政部官員指出,那時台灣對中國主要出口紡織、基本金屬、塑橡膠產品,電子僅占23%,但如今電子已占對中、港出口金額的55%。

財政部指出,中國目前針對自給率高、對台依存度低的產品進行貿易制裁。8/1至今中國禁台調製食品、水產品、茶葉、油脂、柑橘類5小類進口,對個別廠商影響大,如白帶魚業者9成都是出口中國,但對台出口總金額小、約10.7億美元左右,不到0.24%,對外貿影響微小。

#中國 #進口 #產品 #財政部官員 #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