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為保護漁業生態資源,2016年將潮境公園至望海巷漁港一帶,畫設為「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近年復育有成,許多稀有海洋生物回歸海域,吸引遊客造訪。不過,屢傳出棲地被人為破壞問題,目前市府正研議實施人流總量管制。

潮境保育區是基隆市第一座全面禁網、禁釣、禁採捕的海洋保護區,面積雖只有15公頃,卻是全台46處中,少數運作良好的海洋保護區;基隆市政府與當地海巡單位、基隆區漁會、在地社區居民共同推動管理機制,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

6年多來,潮境保育區生態復育成績斐然、海洋資源豐富,許多珍貴海洋生物,如海龜、大法螺等稀有生物都回歸,加上居民自主撿拾海廢,維護海洋棲地,使潮境保育區堪稱我國海洋保護區典範,同時帶動地方海洋遊憩產業及經濟觀光發展。

基隆市政府為得到長期、有效的保育區生態調查數據,辦理海洋公民科學家基礎生態調查培訓課程。(基隆市政府產發處提供)
基隆市政府為得到長期、有效的保育區生態調查數據,辦理海洋公民科學家基礎生態調查培訓課程。(基隆市政府產發處提供)

結合海洋公民科學家力量 全民參與監測生態數據

基隆市政府為了得到長期、有效的保育區生態調查數據,藉此做為潮境保育區滾動式管理,今年向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申請補助,執行辦理海洋公民科學家基礎生態調查培訓課程,吸引許多熱愛海洋的民眾共襄盛舉,一同建構海洋生物調查研究、長期監測與資料庫建置。

課程除了規畫妥善的標準調查作業流程,如潮境保育區地形與環境介紹、常見海洋生物與辨識方式外,甚至邀請專業水下攝影大師,傳授水下攝影方法與技巧,讓每一位參與培訓課程的民眾,都能用客觀數據呈現保育成效。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近年復育有成,許多珍貴海洋生物回歸。(基隆市政府產發處提供)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近年復育有成,許多珍貴海洋生物回歸。(基隆市政府產發處提供)

潮境保育區前世今生 海洋遊憩觀光總量管制

過去潮境保育區漁業繁盛,因過度捕撈導致資源匱乏,市府自2016年畫設海洋保護區後,水下生態逐漸恢復,吸引許多遊客造訪,面臨新挑戰,生態被破壞問題層出不窮,如遊客過多不慎踩踏潮間帶、自由潛水隨意放置底鉛撞擊珊瑚、水肺潛水員中性浮力欠佳破壞棲地、潛水員誤闖航道等,環境乘載量帶來壓力。

基隆市政府目前正在研議推動人流總量管制,希望發展海洋遊憩觀光產業的同時,也能兼顧維護海洋生態保育及棲地復育成果,讓海洋觀光發展與生態保育相輔相成,並成為台灣少數幾個系統化推動保護區總量管制的案例。(廣告)

#保育區 #復育 #總量管制 #望海巷 #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