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逢農曆七月中元祭,宜蘭傳藝園區8月22日將舉辦普渡祭祀,12尺高的大士爺糊紙神像坐鎮現場,延綿整條文昌街道近百尺長的祭品桌,場面十分壯觀。園區也特別在8月27、28日舉辦「跳神面具舞大遊行」,首創面具舞收心操,藉以表達無論陰界、陽界到了既定的時間就要開始收心,回到各自崗位好好生活。
每年傳藝園區中元祭都是從農曆7月1日安燈、迎大士爺開始,這次特別拍攝「傳藝中元勁靠普」的短片,由台中教育大學台語系主任林茂賢,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講解中元祭品小常識,其中「台灣鬼出場的SOP」受網友好評;而薑、鹽代表山珍海味,空心菜湯代表無心留客等祭品的傳統含意,也讓許多人直呼長知識了。
相傳大士爺在鬼月期間會以鬼王形體出現,維持普渡祭典秩序,避免孤魂野鬼趁機作亂,人們則準備豐盛供品、舉辦法會款待好兄弟,不讓祂們成為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遂園區每年都委由三塊厝祖傳糊紙及傳神文創紙藝坊的工藝師製作12尺高的大士爺,讓民眾細細端詳台灣獨特的糊紙工藝。
而園區在文昌祠及廣孝堂前柱上皆有設普渡公燈,因以往家家戶戶會將公燈掛在家門口、村莊口,入夜後點亮,提醒好兄弟們該尋覓的方向,指引祂們回家的路,除為孤魂照路,也有為村民夜歸壯膽的意思,表達人們最體貼的心意。
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歡迎遊客22日一同感受傳統熱鬧又隆重的普渡儀式;「跳神面具舞大遊行」則邀請台灣當代馬戲團隊「圓劇團」,帶領大家戴著頭城東嶽廟鬼王、日本生剝鬼、泰國Phi Ta Khon的面具,跳神踩街遊行,希望透過慶典體驗中元習俗,祈求消災解厄、諸事順利平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