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業占我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4%,如何讓其減碳是未來淨零重要工作,業界也已開始推動低碳水泥或製程減碳,但卻遇到法令與貨物稅障礙。水泥雙雄台泥、亞泥今天在一場淨零碳排論壇上,同聲對政府提出兩大呼籲,要求鬆綁水泥摻料與替代燃料比例規範,同時改正低碳水泥反課過高貨物稅的不公平現象。
目前水泥以卜蘭特水泥(普通水泥)為大宗,每噸會產生高達800公斤的二氧化碳。亞泥近年已領先開發出墁砌水泥,可較卜蘭特減碳15%,今年更開發卜蘭特石灰石水泥,也可減碳12%,更已外銷美國。接下來,亞泥還要開減碳達46%的三元混合水泥,預計3年後可面市。
台泥則是推動把事業廢棄物、稻桿、廢木材等拿來取代水泥原料、製程燃料使用,達到水泥減碳目的。
亞泥副總張志鵬表示,墁砌水泥將來在台灣很有機會,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外銷美國後,也會回頭來看國內市場怎麼推廣。
但水泥業力推減碳的低碳水泥,卻遇上僵硬的法令與稅制障礙。張志鵬表示,我們水泥有課貨物稅,其他國家乎沒有。且目前一般較高排碳的卜特蘭水泥,貨物稅每噸是320元,但其他低熟料占比的墁砌水泥、混合水泥,貨物稅因歸在其他類水泥,每噸440元,反多出120元。這不利於低碳水泥推廣,對業界走向淨零相當不利,應調降其貨物稅。
其次,張志鵬點出,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規定混凝土使用水硬性混合水泥時,不得再添加其他礦物摻料等內容,這也應加以檢討,畢竟政府應帶頭使用低碳水泥才對。
這點台泥副總王建全亦持相同看法,說台灣水泥排碳高是受到很多標準規範,像公司在非洲投資水泥廠有使用新型鍛燒黏土,排碳可少到40%、50%,為何在台灣不行?因為無材料可用,「減碳不是喊口號,沒材料就算想替代也替代不了,所以要因地制宜。」
王建全指出,歐盟水泥業2017年替代燃料是使用率就達到46%,台灣這方面要如何達到?過去CNS 61水泥國家標準,還規定卜特蘭水泥總添加物必須小於5%,去年終於放寬到10%,是很大前進。但這個規範中的氯離子含量添加物僅允許240ppm,不僅小於日本的350ppm,更遠低於歐盟的1000ppm,必須再放寬,才能在水泥中多使用替代性原料燃料。還有,替代燃料的審批過程也還要再優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