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今(1)日發布,從7月的50.4下滑至8月的49.5,低於分析師預期的50.2。此份數據與大陸官方昨日公布的PMI相呼應,皆低於50,顯示中國製造業處於緊縮期。
今日公佈的8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為49.5,較7月降低0.9%,降至收縮區間。分析認為,由於需求疲軟,製造業在經歷2個月的擴張後重現收縮,而疫情反彈與限電也干擾生產。
財新指出,從分項指數看,8月製造業供給保持擴張,但需求重現收縮。自6月大陸疫情形勢總體好轉以來,製造業生產指數已連續三個月高於榮枯線50,但漲幅逐漸回落。受訪企業反映,高溫導致停電限電,工廠臨時停產,制約生產增長。分類來看,中間品類與投資品類的產出溫和增長,但消費品製造類產量下降。
8月製造業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均結束了前兩個月的擴張趨勢,降至收縮區間。被調查企業反映,高溫天氣、供電緊張、疫情反覆、全球經濟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海內外需求減弱。
在製造業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就業市場仍未有明顯改善。8月就業指數較前值稍有回升,但仍處於收縮區間。部分企業稱,因公司計劃壓縮規模和需求疲弱而削減用工,其中投資品類用工收縮最為明顯。
受疫情和供應商停電的影響,8月供應商交貨時間仍有輕微延遲;製造業積壓業務量從此前的下降轉為持平。部分企業因高溫導致停產停電而積壓工作量增加,其他企業則表示銷售不振,產能仍較為充裕,足以處理積壓訂單。
由於新訂單減少,企業普遍減少原材料採購,8月原材料採購量在近三個月內首次下降,原材料庫存同樣輕微下降;考慮到需求減弱,企業繼續主動調整現有庫存,8月產成品庫存繼續減少。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仍處在上半年大範圍疫情後的修復期,但局部地區散發疫情和高溫天氣對復甦形成擾動,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就業問題仍是關注重點。近期大陸央行下調了政策利率,引導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但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還有賴於市場主體對經濟信心的培育。此外,疫情和災情等不利影響因素增多,就業市場低迷,消費市場萎縮,對困難群眾和低收入群眾的補助救助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