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藝術總監黃誌群,在2002年帶領團員到西藏轉山的經驗,因高山缺氧寸步難行,在死裡逃生,如今20年過去,團隊運用5G科技,將這段經驗轉換成作品《轉山》,挑戰金瓜石地質公園本山礦場的實境演出畫面,遠端傳送到戲劇院舞台,進而達到異地共演的效果。
劉若瑀說,《轉山》是一個隱喻,卻也是一個真實的經驗,「20年前在岡底斯山轉山途中,當我們行至最高處近6000公尺,大風雪中舉步艱難地在高山峻嶺上寸步難行時『奇蹟』突然出現。某個瞬間自己忽然身輕如雁,如履平地,飢餓寒冷的恐懼全部消失。是誰救了我?是誰在絕地中成為我平靜安祥的心靈。是信仰的力量嗎?是堅定的態度嗎?是諸神之地相應的磁場嗎?也許『奇蹟』本就在每一個人自己的身上,在我們最艱難困頓的時候與神合一的機會中。」
劉若瑀表示,這部作品從當代時空出發,「優人在2002年到西藏岡底斯山轉山的經驗對我們衝擊非常大。旅途中我們強烈感受到讓藏人在如此險峻的環境之下能存活下來,是信仰的力量,也真的必有神蹟,地球今天所面臨的問題顯然已經超越了人類的知識與能力。我們的內在強烈的需要一個出口,需要一個可以讓我們『轉換』的機會,需要一個神蹟出現。」
西藏轉山的典故是源自於人們相信,繞著神山轉行可以洗滌一生罪孽,也視其為對大自然及神山敬畏的具體表現,優人神鼓20年前曾走過這趟神聖之旅,險峻的山路,無垠的高原,翻車驚險餘悸猶在,高山缺氧寸步難行,冰封大雪無處遮掩,靠風馬旗護佑,棲身崖壁熬過雪茫刺骨不見五指的黑夜,所觸所感烙印心性成為《轉山》的創作泉源。
面對首度挑戰5G科技應用,藝術總監黃誌群表示,5G時代的來臨,的確讓藝術家在創作上有了新的嘗試點,「它近乎零秒差,使得平行的二個時空,有了交會的可能性,這是當代科技的魔法力量。」
回想二十年前的轉山之旅,黃誌群有感而發,「轉山之行,因為沒預料到每個人的身心條件而經歷了死生之際,至今仍記憶猶深。如今當下疫情未歇,人心不安,未來也不敢忖測,在此刻把二十年前的轉山境遇轉化為作品,頗有互為打氣之勉。如同中世紀一位傳教士艾卡特說,『卑微如一隻蚤子,也具有在宇宙間的地位』,更何況這次的新冠病毒,他的存在一定有其宇宙間的地位價值,甚至啟示。」
演出將於9月2日至4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9月10日至11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10月22日至23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登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