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以及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近期均提出:Ba.4 Ba.5傳播力、感染嚴重度均比Ba.2更高、更強,必須謹慎以對。對此,「蔣萬安醫療對策委員會」提醒政府不可輕忽此波疫情的影響,並提出防疫方針,供中央與市府參考:

一、擴大快篩檢測、迅速診斷:

1.校園、幼托園所、長照機構、長者安養機構、弱勢失能聚集處所等容易群聚感染的場所,應落實每週一至二次的例行性篩檢。

2.醫療機構依照感染風險度,每天或數天進行例行性篩檢。

3.臺北市民有上呼吸道症狀,或有接觸旅遊風險者,應自行快篩。確實落實有症狀,有風險必須快篩的原則,千萬不要殘留陳時中的遺毒於台北市。

二、輕重分流、守住醫療量能。

1.輕症病人務必於隔離七日後即無篩查解隔,不要再以各種理由拒絕解隔,以保存醫療量能。並能與學童及醫療人員政策同步。

2.重症病例應依美國重症指南治療,以期於最短時間投與病人最好醫療照顧,減少死亡。

三、迅速、擴大投藥,讓市民安心、放心。

1. 高齡、高風險者,應早期服用抗病毒藥物。

2. 考量擴大抗病毒藥物服用年限、並放寬使用規範。

3. 中西醫療合作,擴大「臺灣清冠一號」使用對象與公費給付時間。

4. 指揮中心應賦予西醫師、中醫師均能以快篩判讀確診。

四、整備防疫旅館、強化版醫療介入。

1.防疫旅館用於檢疫者由中央管轄。

2.防疫旅館用於隔離者必需交給地方管轄,地方應與居家隔離交互運用,以達到最佳管理,且不跨區收病人隔離的目標邁進。

五、長者、弱勢市民接種,市政府到府服務,提高疫苗接種率:

全國尚有兩百多萬人未接種疫苗,政府應「祭出獎勵」並「主動到府」為這些族群提供接種服務,以降低疫情衝擊。

六、公衛、行政體系全面正確投入疫情防治。

1.公衞及行政體系在防疫上已精疲力竭,但都花在替指揮中心通報數字,應廢掉此煩覆的系統,改以定點通報,才能集中公衞行政量能於更有意義的防疫工作。

2.地方公衞及行政,應以陳時中時代為殷鑑,還防疫權責於地方,地方一定能因地制宜作出更好的成績。

七、政府應加速優質疫苗的審核速度:

現行各種國際認可的疫苗,政府應僅快審核、購買,以有效對抗變異株疫情。

#九合一選舉 #台北市 #蔣萬安 #Ba.4 #B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