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家被掏空、營運陷困境的公司,獨董爭相「跳船」,3位獨董同一天辭掉2位,那也不足為奇。但如果發生在去年獲利1656.01億元,每股盈餘48.73元,史上最佳成績的陽明海運,要說是獨董因為生涯規劃而辭任,還真的很難服眾。
陽明海運今日董事會傳出大地震,三席獨立董事今天有兩位同時遞出辭呈,這其實已經到了分崩離析的情況,不只是陽明史上,更是上市櫃公司少見情況。如果這公司的董事長事前不知情,那只能說兩位獨董閃辭,還真給董事長難看。
回顧陽明董事長鄭貞茂上任以來,只能以「壞事傳千里」形容,先是擬砸百億購樓,想要把總部搬回台北,遭抨擊有錢就亂花,後又牽扯出紅色供應鏈爭議,導致23年資歷的鮮明輪船長也看不下去,發千字文痛批高層,都講出「要把陽明賣了」這話。
鮮明輪船長投書直言高層無心經營,這都不難理解,畢竟在疫情當下,衝鋒陷陣的就是第一線的海事人員,在冷氣房吹冷氣的董事長卻能講得一嘴「海運經」,好像陽明大賺錢都是他的功勞,但基層員工申請防護衣卻配發雨衣防疫,猶如等死。
陽明要永續經營,絕非靠一口「海運經」,重點是董事長還是半路出家,真要談海運經可能還談輸基層員工。不圖趁此多頭積極造船、獲取更大競爭力,只想到要出面視訊安撫這位船長,企圖這把火燒到官位不保,其背後心態也就不難理解。
反映在所作所為上,相較於長榮員工一口氣領40個月的年終獎金,陽明卻陷在講不清的困境。值此同時,陽明居然花錢打台北101外牆的跨年燈光秀,讓你不想看到都難,還大手筆贊助高雄跨年晚會,到處所見「陽明海運集團」的廣告,堪稱驚悚。
兩名獨董同時辭任,放在任何公司上,都是公司治理的極大危機,民營公司如此、公營事業更是如此。更何況陽明去年繳庫,已並列台積電成為第二金雞母,從過往無人聞問的冷灶變成當紅炸子雞,看不到的黑手更多,更應該要嚴格監督。
獨董當然可以「生涯規劃」理由請辭,但台灣這麼多家上市櫃公司,多數公司獨董都是有自己的事業,或是身兼數職,本就不是專任,「生涯規劃」某種程度也是說這家公司無須留戀,這麼賺錢的公司卻如此讓人失落,豈不怪哉?
講直接點,陽明自董事長鄭貞茂上任後,一連串的爭議根本荒腔走板,但過去僅停留在員工層次,如今已擴大到董事層次,這在公股事業中也很少見,令人瞠目結舌。身為大股東的交通部難道還要無視,放任陽明繼續歪樓,讓外行領導內行嗎?
當兩名獨董以「辭任」這種極端手段,喚醒外界正視陽明公司治理時,顯示政府已到了應以霹靂手段,瞭解陽明董事會運作的關鍵時刻。至於震央中心的鄭貞茂,不只該對大股東交通部交代,也該向股東說清楚,也別戀棧這董座大位了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