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膨、升息等因素衝擊需求,客戶補貨力道轉淡,導致全球貨櫃海運各航線的現貨運價持續走跌,迄無止跌跡象。
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等股價不斷走跌,長榮本周跌14.76%,陽明周跌14.75%、萬海周跌16.22%,其中2日陽明及萬海股價跌破前低。
三檔中股價回檔最深的是萬海,今年以來跌勢最快且最深,跌幅已達60.71%,主因萬海經營亞洲航線為主,受到大陸封城的影響,又無歐美航線的長約保護。至於以美國線及歐洲線為主的長榮及陽明今年以來跌幅44.07%及41.24%。
考量海運產業充斥利空,法人圈開始調降貨櫃三雄的財務預估值及評等。匯豐證券大砍長榮目標價至90元及2023年預估每股稅後純益(EPS)僅10.27元。長榮今年上半年EPS達38.49元及7月合併營收達627億元,均創新高的好成績完全無用武之地。
長榮下周即將現金減資六成,每股退回6元現金,6日為舊股票最後交易日,7~16日股價暫停交易,直到19日新股上市。因海運第三季恐旺季不旺,加上年底歐洲線長約換約將遭砍價,法人及投資人紛紛「跳船」,長榮2日終場股價下跌6.5元,跌幅7.54%,收在79.7元,前低79.2元岌岌可危,技術面空頭排列。
不過,長榮2日市值為4,216.9億元,雖然今年市值減少44.07億元,仍居台股上市公司市值第15大,陽明、萬海市值退居第32及第35名。長榮第二季財報顯示每股淨值85.30元,以2日股價計算,股價淨值比為0.92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