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緊張,前總統馬英九今主張,針對當前國際情勢,國安方面我國策略應採「備戰、避戰、謀合」,做好戰爭準備,但要盡一切力量來避免戰爭發生,而謀合就是避戰的方法,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陸就是「非常重要的避戰措施」。

馬英九說,要避戰很重要是不要刺激對方,找出可以合作的地方把它擴大,逐漸把和平氣氛製造出來。對蔡英文總統主張「不畏戰、不求戰」,馬認為,我方不可能去求戰,而真發生戰爭畏懼也沒有用,所以最好是讓戰爭不要發生。

馬英九表示,兩岸要和平,就要跟大陸接觸,最近夏立言到大陸去,很多人認為這時候去不好,連國民黨內也有很多雜音,但這時候去才能真正讓大陸知道,台灣還是有人願意跟大陸針對問題做一些討論。

馬英九也提到,2015年馬習會被英國「經濟學人」形容是自1980年以來北京在主權問題上對台所做最大讓步,那時沒人覺得兩岸會發生戰爭;但2021年「經濟學人」卻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地方,民進黨執政改變兩岸和平解決問題方向。

馬英九也以俄烏戰爭為例表示,烏克蘭人口4000多萬,土地60萬平方公里,跟俄羅斯比小巫見大巫;8000多公里外的中華民國與大陸相比,我們人口是他們的1/56,土地面積更是不要講,如果發生戰爭,結果如何不必預測就會知道了。

馬英九指出,他2007年競選總統提出「和陸、友日、親美」大戰略,親美是因我方在國防上還有相當程度要靠美國協助;但當前可以稍微調整一下為「和陸、親美、友日」,因為現在台灣跟美國的關係可能比以前更為重要。

但馬英九也提到,美國過去有蠻多讓他盟友失望的例子,包括大陸、台灣、越南、阿富汗到烏克蘭;台灣不要一廂情願成倚美派,針對目前世界的局勢、美國與中國大陸全球、兩岸戰略,要有自力更生的決心、更好的自我發揮,才能解決問題。

馬英九說,美國在臺協會前會長卜睿哲就曾說過,雖美國同情,也幫台灣很多,但台灣人如果一直相信美國會百分百完全支持台灣,有如無條件的空白支票,到最後台灣恐怕會成為唯一的輸家;台灣還是要靠自己,否則等到失望就來不及。

馬英九認為,美國對台灣就像對烏克蘭或其他北約國家一樣,願意提供武器、情報,但不會參戰,這是不會改變的現實,「美國不可能完全照我們的希望」,台灣一定要自己尋求和平。

但對近來大陸無人機屢屢飛到金門外島,馬英九說,雖後來國軍把無人機趕走、擊落,其實動作可以更快一點,讓民眾對國軍有更大的信心。

#馬英九 #台灣 #避戰 #大陸 #夏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