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3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目前七國集團(G7)正在謀畫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這一制裁手段想要達到目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但是,無論該制裁手段效果如何,美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在能源方面的制裁與反制裁博弈無疑將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影響,中國應加速能源多元化戰略。

林伯強表示,俄烏衝突以來,盡管西方國家對俄石油採取了多輪制裁,但2022年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不降反增,日出口量一度超過500萬桶,西方國家原有的制裁方案似乎無效。

林伯強稱,從短期來看,非市場手段的干預將對國際能源供需平衡和價格產生巨大影響,且該影響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這是市場很不喜歡的動向。此外,限價措施可能迫使俄羅斯和歐盟都開始尋找新的能源合作者和布局新的基礎設施,國際油氣供應格局將相應改變。

另外,對於七國集團試圖通過禁止為俄羅斯的石油運輸提供融資和保險迫使俄羅斯接受該方案,也可能導致俄羅斯積極尋找新的服務方來應對。

林伯強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貧油、少氣」是中國能源稟賦的短板。在七國集團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衝突下,國際能源的供需持續保持不穩定狀態,將極大可能造成石油價格的大幅度波動。顯然,中國的能源價格和供應安全會因此而受到連帶的影響。

林伯強建議,對中國而言,保障穩定的能源供應是在國際地緣衝突時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在國際能源局勢的多變之秋,花力氣布局油氣進口多元化戰略,以及順應低碳發展要求,持續布局新興的清潔能源技術,是應對油氣對外依存度高帶來的潛在能源供應安全問題的可行方案。

#國際 #能源 #林伯強 #俄羅斯 #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