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美國經濟真的那麼糟嗎?其實從鮑爾持續發表鷹派言論可看出,聯準會並不認為,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

近半年來由於通膨及供應鏈問題持續,美國軟數據(調查數據)走弱,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2008年期間水準,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落至靠近50榮枯線的位置,彭博統計,市場對明年美國景氣衰退的預期升到50%。在硬數據(實體經濟數據)方面,經濟數據仍然數度優於市場預期。

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強勁,初領失業金人數維持低檔,顯示就業市場維持穩健,而儘管消費者信心走弱,零售銷售仍保持著10%的年增率,顯示在通膨偏高的環境下,消費者雖然對前景不樂觀,但仍會為避免價格上揚,而持續進行購物。

雖然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但白宮推出的財政政策緩解Fed加速升息衝擊,助經濟避免陷入衰退。回顧歷史,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聯準會升息12碼,但柯林頓政府藉著對富人及企業增稅,通過4,000億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最終拖住升息衝擊,景氣先下後上,未陷入衰退。美國7月通過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8月通過7,390億美元的《2022年降低通膨法案》,拜登另宣布學貸減免,官方預估學費減免約當5,000億美元,估計約有4,500萬人受益,財政政策有助於支撐美國經濟。

從公債市場近期的表現看來,市場也不預期,美國經濟將在短期內進入衰退。目前美國2年與10年公債殖利率利差出現倒掛,但依據歷史經驗,2年、10年公債利差倒掛,並不代表景氣一定衰退,且聯準會先前表示,3個月與10年公債殖利率的倒掛會是預測衰退更準確的指標,而目前3月期與10年期債利差仍維持在正值,目前為19點。

另一方面,美國以外的主要國家,經濟前景都比美國要悲觀得多。美國升息帶給中國大陸及歐洲不同的困境,美國聯準會積極升息之際,中國人行反而在近幾個月開始降息,中國大陸反覆進行疫情清零政策,對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建商接連爆發違約,爛尾樓問題頻傳,經濟難有起色、民眾消費動能低落之下,儘管政策推出利多,民間融資需求仍低,中國大陸有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

歐洲則陷入能源危機,俄羅斯近半年來持續減少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量,疊加歐洲適逢紀錄以來最嚴重乾旱,歐洲天然氣價格近一年來漲幅高達450%,隨秋冬能源使用高峰逼近,歐元區通膨短期內難以下降,能源短缺也影響工業生產,然歐洲央行被迫採取偏鷹派的貨幣政策,歐洲即將陷入停滯性通膨的窘境。

放眼全球,美國仍是相對值得投資的市場,俄烏戰爭主要影響的是歐洲經濟,流動性方面中國的問題也遠較美國嚴重。隨聯準會放棄提供升息指引,全球市場預計進入一個波動更巨大的期間,不過,美國經濟數據維持穩健,而白宮新推出的一連串財政政策,也可望緩解加速升息衝擊。預期美國景氣雖進入調整期,但不致於陷入衰退,美股將持續震盪上漲的走勢,可以逢回布局。

#衰退 #聯準會 #升息 #美國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