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表示,近20多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全球平均值,也高於南韓、日本,展現「穩定、成長的20年」,央行妥適運用利率及匯率工具,長年均能達成促進金融穩定、維持物價與匯率穩定,並協助經濟發展的經營目標,達成中央銀行法賦央行的經營目標。
針對雙率政策,楊金龍說明,國內利率政策的擬定,由央行理事會綜合考量國內通膨展望、經濟成長等,及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變化,參考多項數據後決定,與盈餘繳庫無關,且與主要經濟體相較,台灣實質利率(名目利率減去通膨率)並未偏低。
新台幣匯率方面,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且長期以來呈升值趨勢,央行一向採雙向調節匯市,並未「阻升不阻貶」,觀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從1998年中的低點約35元,至2021年底升值至約27.7元,升幅約26%。
再就新台幣對一籃貨幣的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來看,2021年12月較2010年上升25.77%,遠高於韓元升值10.42%及日圓貶值16.76%,均顯示央行並未刻意壓低新台幣匯率。
楊金龍指出,中央銀行法第43條規定,央行持有的外幣資產及負債,因匯率變動而發生的利得或損失,均不得列為當年度損益,因此新台幣匯率升貶與繳庫盈餘無直接關聯。主要是當遇到新台幣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時,會視情勢進行雙向調節。
例如2020年美國聯準會(Fed)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QE),造成資金湧入國內,央行即淨買匯,今年至今又因為Fed大幅升息並執行縮表(QT),使得外資資金流出,央行就淨賣匯,即匯市的操作為雙向調節,並未「阻升不阻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