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分配在傳統社會是一個避而不談的敏感話題,然而,隨著近年台灣企業主相繼過世,常常可見到子女爭產而鬩牆、配偶離婚、爭產官司的新聞,更突顯遺產規劃重要性。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指出,規劃遺產分配時,不該只考慮金錢,也要考量家庭關係與情感的和諧,遺產對子女來說是雙面刃,可能會幫助子女經營更具價值的人生,也可能突然從天而降一大筆財富,子女從此揮霍度日,甚至誤入歧途,結局會是如何,在在考驗資產擁有者的責任與智慧。

資誠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致詞時表示,華人社會因血緣的私心,家族事業多是「傳子不傳賢」,兩代傳承要是僅限縮在「繼承」範圍,而繼承講究的是「分配」的藝術,分配的不好,容易造成家族爭產恩怨,甚至因為婚姻的關係讓家庭的人口結構更為複雜,一旦處理不好,最後可能必須靠「法律」來解決。因此,如果不了解法律,恐怕遇到時,便已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資誠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協同主持律師鄭策允指出,如果想在生前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可考慮透過「信託贈與」的方式,以確保資產的妥善管理並適時分配給後代。

此外,為了減少繼承人間對遺產分配產生紛爭,鄭策允建議資產擁有者須超前部署,善用法律工具預先規劃,例如透過預立遺囑來分配資產,而且擬定遺囑時,須注意遺囑要符合法律要件、立遺囑人的精神狀況正常、遺產稅如何處理、特留分等議題。倘若擔心子女任意揮霍或無能力管理資產,也可運用「遺囑信託」的方式來保全遺留給子女的資產。

另華人社會實務上常見「重男輕女」及「家產不落外姓」的情況,鄭策允也提醒,如果父母要求女兒預簽署拋棄繼承書面,即使女兒也乖乖簽署,該預先拋棄的書面仍是無效的。

依內政部統計,近十年來每年離婚對數皆有5萬多對,鄭策允提醒,在結婚前,可預先考量婚前協議所需擬定的事項,並就配偶財產制的內容預先進行了解,如雙方都有共識時,採取約定分別財產制的方式,可以避免未來離婚時,名下財產可能會被配偶分走一大半的狀況。

普華PwC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魏妁瑩表示,不論是遺產分割或夫妻剩餘財產分配,當雙方談不攏,僅能透過訴訟解決,但訴訟動輒3~5年也無法結案,有時也需把家務事攤在法院,而且判決還是公開資訊,等於任何人都可看到判決全文。

魏妁瑩表示,實務上常見的方式是委任律師進行訴訟,律師可依雙方提出的主張及證據,向當事人分析勝敗訴機率,提供和解建議,再由雙方律師進行協商,也就是訴訟與和解同時進行。若能達成和解,終止爭議,讓訴訟落幕,也不會有判決公開的問題,或許不是雙贏,但起碼不會落入雙輸局面。

#資產 #訴訟 #資誠 #離婚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