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今舉辦緊急應變演練,除模擬車廂失火,也結合、測試首度建置的落石偵測告警系統,營造落石掉落軌道臨場感,考驗司機員的臨場應變能力。
林鐵及文資處副處長周恆凱說,阿里山林鐵多位於高山且地形複雜,路線彎道隧道多,遇路線上邊坡發生落石或異物入侵軌道時,司機員反應時間受限,恐影響行車安全,於是主動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新創採購─政府出題─新創解題」計畫提案,由廠商研發相關設備,果然有廠商採IOT物聯網技術,建置「落石偵測告警系統」,藉由科技設備輔助,可提高林鐵行車安全。
周恆凱說,為測試落石偵測告警系統的功能,特別選在第 29與第30 號隧道之間建置感應設備,透露因29號隧道與30號隧道距離只有60多米,一旦有落石或異物掉在軌道上,司機員反應時間十分短暫,屬高風險路段,而透過系統的預警,司機員在進入隧道前就能查覺有異狀。
林鐵及文資處說,今天演練模擬列車行經45K+060M時,發生邊坡落石掉落,撞擊感知設備,透過振動反應及傾斜儀讀數判斷,啟動落石告警系統,並將訊息傳到隧道前200公尺處的LED告警號誌牌,司機員看到亮燈,隨即停車並通報奮起湖車站,至於林鐵Line告警群組所有成員接收到現況影像,立即同步進行後續緊急應變處置。
今天的演練邀請運安會、鐵道局、林務局及嘉義市政府派員指導,鐵道局建議告警系統未來可加裝聲響設備,提醒司機員注意,林務局建議未來加入演練程序SOP及對應窗口資訊,加速事故通報及處理作業。
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表示,林鐵沿線地理環境特殊,8成路段位於山區,無動力、無網路,致災害搶救困難,平日的演練更顯重要,因此特別挑選最困難、最具挑戰性的情境演練,與外部單位建立救災合作模式,期能在災害發生時將傷害降至最低,未來也會導入AI辨識,優化落石示警系統及建置光纖和行控中心,提升林鐵行車安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