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執行嚴格防疫政策使整體消費力疲弱,加上拜登政府祭出新一波晶片管制措施,拖累大陸半導體產業表現,根據官方數據統計,今年前八月高達3470家晶片相關廠商倒閉,此數字超越2021年3420家及2020年1397家。專家分析指出,北京政府想達成晶片自主,但全球90%以上的高科技晶片來自台灣,台灣獨有的先進加工技術難以複製。
南華早報報導,大陸在2020年有2萬3100家半導體企業成立,到了2021年更暴增到4萬7400家半導體廠商註冊、刷新紀錄,但今年前八月已有高達3470家晶片相關廠商倒閉。
北京在2015年發布「大陸製造2025」計畫,其中一項目標是半導體自給率,從不到10%的情況下逐步提昇,在2020年達到40%,並於2025年自給率來到70%,但根據研調機構IC Insights調查,大陸2020年半導體自製率僅16%。
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國際歷史教授克里斯米勒 (Chris Miller)在《晶片戰爭:世界上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著作中指出,晶片業在過去幾個月面臨更大的壓力,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大陸經濟放緩、清零政策影響,美國對大陸轉讓技術的限制也越來越嚴格。
米勒強調,晶片廣泛應用於汽車、智慧手機、醫療設備、人工智慧應用以及武器系統等,全球90%以上的高科技晶片都來自台灣,即使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也無法複製台灣獨有的先進技術。
米勒提到,大陸升級半導體技術最快的方式是以武力入侵台灣,但戰爭將導致台灣半導體製造業停擺或破壞,對全球經濟是一場「災難性的」事件,全世界的計算能力將因此減少37%,而重建台灣晶片產能,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