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立的鴻海研究院聚焦「3+3」集團發展策略目標,進行領先3~7年的前瞻研究。此次於科技日同步舉辦「HIT前瞻技術發表會」(HHRI Innovation Technology Showcase),邀請近200名學術界學者教授及研究院產業合作廠商與會交流。

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表示,分享、合作、共贏是研究院相信的價值,今年展現研究院5大研究所及1個實驗室的創新成果,為研究院成立近2年來最全面完整的交流溝通,除了希望藉由創新、前瞻能量,支援鴻海集團未來發展,也希望邀請大家一起發想未來。

鴻海研究院此次展出的低軌衛星,由新世代通訊所攜手國立中央大學、創未來科技及國際廠商,並在太空中心支持下,將成為台灣業界首顆實驗低軌通訊衛星。

鴻海研究院指出,此衛星結合大型相位陣列天線波束傳送,及上行下行資料傳輸的全雙工通訊設計,支援ku/ka多頻段通訊與多模組寬頻通訊系統,將可應用於多種通訊需求場景,展現研究院次系統設計與軟硬體垂直整合能力。

資通安全所今年則聯合MIT與北科大打造EVπ,作為開放電動車資安驗證平台,採模組化、開放式硬體設計,並以開源軟體建構而成,相容MIH架構、作為提供實境電動車運作平台,完整實證目前產學研關注的V2X、CANBUS、AI等各種車內外資安議題的攻防研究。

離子阱實驗室則端出開發的第一代離子阱核心,採用刀鋒型電極設計,電極間距僅約200微米。透過精密加工,表面平整度可達數十奈米的等級,能提升離子位元穩定性,有助於量子運算的高保真度(fidelity)與維持同調時間(coherence time)。

量子計算研究所利用量子模擬探索二元鋰電池硫化鋰(Li_2 S)和三元鋰電池鋰鈷氧(LiCoO_2)分子結構,以及抗漸凍症藥物依達拉奉(Edaravone)的結構異構物,透過減少量子電路所需量子位元(qubit)數及電路深度,開發更節省計算資源且更快的模擬方法。

此外,半導體研究所展示全球首創的光達(LiDAR)先進光源模組、人工智慧研究所展示三大人工智慧前瞻研究成果。由集團投資的量子影集《Q18》前導影片及精彩卡司陣容亦同步亮相,預計2023年上檔。

#鴻海研究院 #通訊 #前瞻 #研究院 #低軌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