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0多歲男子罹患B型肝炎和肝硬化,會定期到醫院追蹤和治療,但他近日向醫師自述,體力大不如前,且身形明顯消瘦,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肝硬化患者容易有營養不良問題,體力也會跟著變差,患者可從3種飲食方式做改變,分別為「少量多餐」、「熱量充足」、「吃宵夜」。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提到,肝臟負責提供能量供身體使用,一旦出現肝硬化,就表示身體供電量不足,導致營養不良,其中最須重視的是「肌少症」,患者肌肉量會減少,而且肌肉會變得無力,20至60%的肝硬化患者有肌少症問題。

錢政弘表示,肝臟不好會影響味覺,患者食慾因此變差,熱量攝取不夠;而膽汁分泌不足,則會使食物消化不良,腸道吸收力變差,當身體熱量來源不足,人體會轉而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導致患者產生肌少症。

錢政弘說,當肝硬化後身體就處於高代謝狀態,靜止能量消耗(REE)會上升20%,禁食時間長一點就容易低血糖,身體無法從肝臟獲取葡萄糖,就會轉為消耗肌肉,所以患者容易出現疲累、精神差的狀況,建議患者少量多餐,每天吃4到6餐,並且確保熱量充足,多吃蛋白質,最重要的是要吃宵夜。

錢政弘指出,吃宵夜對肝硬化患者很重要,睡前吃點東西能避免半夜身體熱量不足,長期下來也能改善肌少症問題,而宵夜份量不必多,最好以澱粉和蛋白質為主,例如飯糰、肉包、香蕉優格、燕麥奶、穀物棒等,平常應少量多餐,就算不餓也可吃點東西,除了飲食上要注意,養成運動習慣也非常重要。

#肝硬化 #肝膽腸胃 #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