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第43屆「時報文學獎」,3日於中國時報大樓舉行頒獎典禮,走過43屆的時報文學獎幾乎與半個台灣文壇互文,本屆以「繁星閃爍,文學不凡」為主題,《中時報報》總編輯王銘義表示,在後疫情時代更需要文學的心靈洗禮,全球華文作家此時參與歷史書寫,更是意義非凡。
本屆時報文學獎透過網路及掛號報名,共收到海內外作品1299件,其中包含影視小說387篇、散文組372篇、新詩組482首、報導文學組58篇,且來自中國大陸、美洲、東南亞等地的作品逐年增加,顯見網路報名的便利性催化了海外來稿,而本屆稿件題材多元,呼應了評審須文蔚所言:「文字會有光,文字會反思而給我們不同的視野」。
年度影視小說獎今年首獎從缺,評審林俊穎表示:「從缺雖不是好事,但請大家務必理解評審是守門員的職責和堅持,在文學蕭條的年代,文學和小說還是有不能妥協和輕忽的地方」也希望有志者深思如何將傳統的小說的「手藝」與新的影視相融。而今年進入決選的15篇作品,稿源包括整個地球,題材也百無禁忌,實驗而大膽,令人激賞。
在大疫年代重新恢復、持續舉辦的報導文學獎,今年由長期在海外進行田野調查,近年因疫情而將視野轉回台灣的報導者尹雯慧,以〈除了死亡,還剩下什麼?〉獲首獎,她以20年前發生的工殤事件為題表示:「台灣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心的人,借這個舞台這個獎獻給為台灣努力的勞工夥伴,他們才是台灣真正的英雄。」頒獎人、評審履彊指出,新聞報導也許只是人事時地物,但報導文學作品深入人性,且發揮對社會、對政策的影響力,尹雯慧提供了可讓社會討論的發光發熱之作。
新詩組由退休教師賴文誠的〈大夜班的護理紀錄〉獲首獎,他直言:「沒得過時報文學獎是不甘願的!」自己的妻女皆是護理師,讓他動念以切身的題材書寫並表示:「他們真的很辛苦,不為他們寫會遺憾」。評審兼頒獎人陳克華說:「每個民族都要有人眼看著星光,詩人就是眼看著天空的那個人」希望得獎者能為我們的民族看見最遙遠的星光。
散文首獎由黃亭瑀的〈蛛生〉拿下,她表示這是人生中第一個文學獎,曾在報導、學術中擺盪的她,在病後開始文學創作,而她也有感:「文學的包容性很高,可以把所有想寫的都放在裡面」。評審郝譽翔指出,本屆散文組生物特別多成一趣事,透過創作者的筆,在疫情中帶來溫暖和慰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