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就景氣面分析,今年全球經濟收縮至尋求落底,醫療類股具剛性需求支撐與景氣關聯度低,動盪市場中仍以醫療最為穩健;就通膨分析,雖然可望持續下滑但仍高於2%,醫療產品價格轉嫁能力強,受通膨負面衝擊小,讓醫療保健產業在通膨環境中更具優勢;就資金流向分析,市場風險意識上升,以醫療類股為首的防禦性資產竄出頭,成為資金避風港。
黃俊晏表示,1980年以來,美國經歷六次衰退,受景氣循環影響性相對低的醫療產業,每股盈餘變動平均仍能維持正成長,明顯優於其他產業,吸引買盤湧入,最近一個月醫療ETF資金流入規模仍居前,高盛調查顯示73%的投資人認為醫療股在2023年將跑贏大盤。
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經理人劉翠玲表示,罕見疾病藥物研發一旦成功即掌握獨佔優勢,FactSet分析師預計,這些藥物2022年營收額36億美元,到2027年營收額有望高達58億美元。根據外資券商統計,生技股票類於過去四次升息期間,平均漲幅18%,不僅如此;在景氣衰退期間,也相對其他類股表現抗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