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總統文化獎徵選今天起跑,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喻小敏表示,各獎項即日開始徵件,5月15日截止,6至7月將經過初審、複審、決審三個階段,7月底公布名單,10月中旬將舉辦頒獎典禮。希望遴選出長期奉獻耕耘、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為台灣社會樹立典範。
總統文化獎今天在總統府舉行徵選起跑記者會,本屆主題為「土地之愛.光耀前路」。五大獎項召集人分別為「文化耕耘獎」平路、「在地希望獎」李遠、「人道奉獻獎」王幼玲、「青年創意獎」馮宇、「社會改革獎」張瑞昌。
會中由主視覺設計團隊日目藝術總監黃顯勛介紹形象主視覺設計理念,與精彩的徵件動畫。並由各獎項召集人分別說明獎項意涵。
平路表示,她喜歡文化耕耘獎中「耕耘」兩字,文化需要經營,當代時間感越來越快、注意力越來越短,但耕耘著眼的是完整的生命經驗,長期灌溉長成大樹,甚至綠樹成蔭,盼藉由獎項,鼓勵堅毅專注的精神,「這關係到台灣怎麼看自己,以及台灣未來整體的格局與視野」。
李遠指出,在地希望獎鼓勵所有由下而上、積極正面的民間力量,透過他們自發的倡議和行動,發揮影響力,凝聚人民的共識、土地的認同、善良的循環、相互的扶持,持續打造珍貴的公民社會。
王幼玲說明,「人道奉獻獎」的精神為人道是文明的尺度,不只是做好事、扶貧濟弱,也要弭平社會落差,帶動周遭一起改變,盼發掘為弱勢者點亮一盞希望之燈、默默耕耘努力的個人或團體,讓其努力受到肯定,未來更加發光發熱,成為社會典範。
馮宇指出,「只有在最艱困挑戰中,才能產生最好的創意」,當今世界正有顛覆性的變化,對文化產生無限的想像與挑戰,台灣人總能激發潛能開創新局,希望獎項鼓勵新世代投身探索台灣文化的靈魂和活力,傳承台灣永續前進的充沛能量。
張瑞昌則分享,NBA球隊聖安東尼奧馬刺的球員休息室裡,懸掛了社會改革家雅各布.里斯(Jacob August Riis)的一段話,他說:「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那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他認為,這正是社會改革的精神,盼獎項找出那個日以繼夜、無怨無悔地敲擊石頭的時代典範。
黃顯勛表示,很榮幸受文化總會、文化部邀請設計形象主視覺,他認為設計是土地與人的碰撞,就像萬花筒般有無限可能,這次主視覺從土地擷取色彩,為五大獎項設計不同的視覺系列稿,盼呈現族群多元共榮、無限可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