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禁止體罰兒童,鄰近的日本及韓國也相繼修法禁止體罰,我國近日也檢討民法中的父母懲戒權,據家扶基金會調查指出,有58.7%的國小學童認為體罰為暴力行為,更曾有17.9%學童曾遭體罰,其中又以維持姿勢(罰跪、罰站、半蹲)最高、用器具(皮帶、梳子、棍子)等次之,用手、拳頭或腳再次之。
據調查發現,以國小生調查指出,多數的父母教養兒少主要方式為「言語指導」、「言語指責、辱罵」,體罰則占第三高;58.7%國小學童認為體罰為暴力行為,也有57.3%的學童認為體罰不可被接受,但有71.9%的學童認同體罰孩子是父母為了讓孩子記取教訓,55.7%學童認為體罰有助導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調查顯示,有76.4%學童認為體罰會傷害到孩子的身心,70.1%認為父母體罰孩子會對親子關係造成負向影響,69%認為體罰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新北市家扶基金會社工督導彭淑鈴說,如小安(化名)因為動作慢、學校表現不佳遭爸爸體罰,被打怕的他反而把食物藏起來,假裝在時間內吃完,說謊、竄改聯絡簿,她認為,管教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用體罰或許有短期效果、但長期反而使孩子害怕,不但傷害孩子,甚至會助長其他不當行為。
家扶基金會社工部主任蔡雯瑾表示,依兒童權利公約指出「應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兒童於受其父母、法定監護人或其他照顧兒童之人照顧時,不受到任何形式身心暴力、傷害或虐待、疏忽或疏失、不當對待或剝削」等,我國近日也正研議修正民法父母懲戒權部分。
蔡雯瑾提及,雖然孩子認為體罰有助導正其不良行為,但也認為會傷害到其身心、影響親子關係、讓孩子失去自信,呼籲家長善用「正向教養」方式,改用其他方式管教。
小學階段問卷回收7213份,有效問卷7211份,信心水準95%,誤差值為正負1.15%。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有家暴事件請撥打113保護專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