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SVB)倒閉、瑞信爆雷被收購,銀行業籠罩不確定性,但哈佛大學教授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經濟學家表示,銀行業動盪很早就開始,在矽谷銀行倒閉前,全球性危機早已開始蔓延,甚至在日本和義大利就已經有跡可循。
商業內幕報導,專研金融危機的學者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在多年的超低利率後,混亂隨之而來,從SVB的案例來看,該行有很大一部分的存款投資於最初計畫持有至到期的證券,以及大量未投保存款。
一旦利率上升,債券價值下降,迫使SVB在到期前,承擔大幅虧損出售債券,而客戶出於對存款的擔憂大量撤回資金,進而引發銀行擠兌潮。羅格夫說,「SVB天真程度可能有點極端,但任何一種擁有非流動性資產的投資策略,都會像這樣賠錢」。
羅格夫表示,他其實不知道會從美國銀行業開始,在SBV被接管以前,問題可能已經在日本、義大利發生,「這是一個全球性現象」。
羅格夫補充,從十幾年前的金融危機到去年為止,銀行一直都是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管理風險和投資,而這確實從長期來看,是一個很好的賺錢工具。他說「如今聯準會和其他央行都在升息,銀行也勢必要適應完全不同的經濟狀況,來為客戶提供服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