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專案負責人張勇說,中方已完成下一代自製軍機引擎的研發,一旦解決了先進合金供應鏈的問題,就可以開始量產。
據《防務新聞》(Defense News)27日報導,張勇3月17日在天津的航空投資峰會中說,渦扇-19、渦扇-20和下一代發動機的研發瓶頸都已克服。然而,他指出,還需要解決的,就是打造發動機所需的先進合金製造與交付等原料供應鏈問題。不過,他並未具體確切指出,相關的供應鏈問題究竟有哪些。
其中渦扇-19是針對中方海軍的下一代航母艦載機殲-35而研製,至於渦扇-20高旁通渦扇則是為中方空軍的運-20運輸機而研發。目前運-20是靠俄製D-30KP低旁通渦扇驅動,而轟-6J/K/N轟炸機用的也是同款發動機。
此外,張勇證實,渦扇-15已準備好量產,而這款發動機將用在殲-20隱形戰鬥機的後續型號上。渦扇-15推力達181千牛頓,可望在不必動用後燃器的狀況下,為殲-20提供超音速巡航能力,以減少燃油消耗。
此外,張勇說,目前殲-20使用的渦扇-10C發動機自製率已達98%。至於渦扇-10的其他版本,則分別用以驅動殲-10、殲-11B和殲-16等戰機。但他並未細說,剩下沒自製的2%究竟是什麼。而分析認為,那很可能是中方還需要靠外國提供的元件或原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