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告登錄「學甲上白礁」為重要民俗,並認定「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學甲慈濟宮」為保存者。30日適逢學甲上白礁隆重祭典,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代表文化部長史哲頒授重要民俗認定證書,慈濟宮副董事長陳俊男代表接受證書。
李連權表示,「我是學甲的子弟,以身為學甲人為榮、以身為保生大帝庇佑的子民為傲。」李連權表示,廟方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舉辦「上白礁」即是「前往白礁鄉謁祖」的意思,具有表現人民飲水思源、將傳統文化保留及傳承、展現在地人團結互助的精神等意義。
李連權表示,每一年的上白礁活動及四年一科的刈香從無間斷,也呈現學甲慈濟宮保存傳統祭祀儀典的努力,以及三百多年來各方信眾自發性、持續性地參與,使民俗活動興旺不墜,期盼學甲能成為國家之光、面對世界的窗口。
奉祀保生大帝「開基二大帝」的學甲慈濟宮,於1701年正式建廟至今已有322年歷史,是臺灣極古老的寺廟,三百多年來締造了光榮的歷史,有3組/6件珍貴「葉王交趾陶」被指定為國寶,並保存上百件交趾陶、墨寶等古物,1985年成為臺南市定古蹟,2022年「學甲上白礁」登錄為國家第22個、台南第6個重要民俗。
文化部表示,學甲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由保生大帝信仰衍生而出的上白礁祭儀,歷經清領、日治及戰後等時期,儘管歷史與社會變遷,世代「學甲十三庄」信眾仍持續承傳這項百年民俗活動迄今。「上白礁」展現豐沛的文化生命力,是台灣民俗中重要的文化信仰活動,經2022年8月文化部民俗審議委員會一致肯定,登錄「學甲上白礁」為我國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