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即將進入盛產期,坊間傳言「在欉黃」的品質最好,但高雄農改場打破迷失,場長戴順發強調,各品種的採收成熟度攸關果實品質的優劣,所以「在欉黃」未必最好吃,同時也呼籲農友不要刻意迎合「在欉黃」,應視品種採收特性採收,也可減少果實因果肉生理劣變的損失。

戴順發指出,芒果是更年性水果,果實在樹上生長發育近成熟時會自行產生乙烯,使果皮轉成亮麗的紅色或金黃色、果實硬度下降、糖度上升等後熟現象,當這些現象出現時,即表示果實品質達到最高,在生產上則常以外觀容易判別的方式,如以果皮轉色作為採收「在欉黃」的指標,內銷的愛文就是如此。

但戴順發說,金煌、玉文、凱特、金蜜、台農1號等品種,若以「在欉黃」為採收標準,其果肉很容易發生壞疽或產生異味、水浸狀等過熟現象,而失去食用的商品價值,因此這類芒果建議採收已達生理成熟度的綠熟期果實,再利用乙烯產生器或碳化鈣產生乙烯或類似氣體進行催熟、催色,以降低果實過熟或發生裂變的損失,並維持芒果消費的最佳品質。

高雄場研究人員再次強調,芒果雖有部分品種可以「在欉黃」作為採收標準,但不能一以概之,農友仍須掌握品種特性及市場需求,採收適當成熟度的果實再配合催熟技術,以獲得最佳品質及新鮮度,並增加果實儲藏或櫥架壽命。

研究人員也提醒愛好芒果的饕客,可視品種特徵選購果形完整飽滿、有厚實觸感,及果色均勻的果實,若果實有硬實感,表示尚未完全後熟,可先置於室溫,等到稍軟後再食用,或放入冰箱冷藏,以增加賞味時間。

#芒果 #農改場 #在欉黃 #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