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8歲女子有大腸癌家族史,生活中經常菸酒,她今年健檢照大腸鏡時發現一顆息肉,雖已切除,但醫師建議,最好每年照大腸鏡檢查追蹤,女子不解為何別人可1~3年檢查一次,她卻須頻繁地每年檢查一次。醫師表示,由於女子有家族史、經常菸酒,且其息肉特性是大腸癌的癌前病灶,顯示該女子為大腸癌高風險者,需每年照腸鏡檢查一次。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大腸鏡檢查後的建議追蹤頻率,會依照當次的檢查結果而有所不同,包括瘜肉大小、病理診斷、清腸程度。
他表示,就上述女子而言,因有大腸癌家族史,加上菸酒的生活習慣,使女子成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此外,女子的息肉屬於管狀腺瘤併低度分化不良,即大腸癌的癌前病灶,代表女子是大腸癌高風險者,因此建議檢後一年需再安排大腸鏡追蹤。
他表示,目前台灣主要大腸鏡檢查方式有2種,一為50~74歲者接受國健署推行的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二為接受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檢查為陽性者務必接受大腸鏡檢查,根據統計,每20位陽性受檢者中,就會有一位被確診為大腸癌。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