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波新冠疫情延燒,國內醫院急診量能備受考驗。台大醫院急診部醫師、哈佛公衛博士李建璋提醒,新冠降級改類不等於回到過去,應該將疫情期間學到的東西內化到醫療系統,並強調「我們不能放棄輕症通報」,建議主管機關應建立輕症監測系統,讓醫療端和民眾能夠更加了解疫情走向。

李建璋表示,新冠疫情還沒結束,最近疫情約是過去的3分之2,急診工作量並未大幅減少,加上新冠疫情降級後,過去不敢來醫院的慢性病患,也紛紛回流急診;過去是將各科的專責病房資源通通給新冠病人,現在則是新冠和其他疾病都要應付,醫療量能當然會左支右絀。

李建璋認為,新冠疫情雖然降級,但不代表回到過去,而是應該將疫情期間學到的東西內化到醫療系統,因此仍不能放棄輕症通報(監測)。他強調,輕症通報(監測)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否則大家不知道疫情如何,不僅醫療端無法準備因應,民眾也無從規劃生活。

國內上周平均每日新增244例併發中重症個案、35人死亡。若以中重症患者占整體感染者的1%推算,上周平均每日新增2.4萬人感染新冠。但李建璋認為,疫情就像天氣一樣,北台灣下大雨,但南台灣可能出太陽,如果缺乏地理資訊,這個數字並沒有實質意義。

李建璋指出,過去醫療院所需要將個案上傳法定傳染病系統,非常勞心勞力;既然新冠肺炎已納入疾病診斷代碼,且國內已有全國電子病歷系統,建立新冠輕症監測系統並非難事,只要勾稽健保就醫資料,就能夠監測全國各地的新冠肺炎就診情形,無論是數位發展部或疾管署都很容易可以做到。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回應,目前可透過健保診斷碼和健保資料串接,了解新冠輕症就醫趨勢、年齡層和地理分布,但由於一個人可能多次就醫,無法直接了解感染人數,因此不會另行公布,仍可作為監測疫情趨勢的指標,目前看來和各項指標吻合。

#新冠 #輕症 #疫情 #李建璋 #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