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陳超明(右二)多次前往龍鳳漁港北堤會勘。(陳超明國會辦公室提供/李京昇苗栗傳真)
立委陳超明(右二)多次前往龍鳳漁港北堤會勘。(陳超明國會辦公室提供/李京昇苗栗傳真)

苗栗縣早年居在靠海居民,都會以地曳網捕撈魚貨,俗稱「牽罟」,現今只有後龍、竹南等鄉鎮,仍有少數人成立牽罟班推動傳承,並每年舉行「牽罟」,讓民眾體驗傳統漁法。立委陳超明與地方希望縣府能將「牽罟」登錄文化部無形文化資產,讓後代子孫記得先祖智慧,縣府則抱持樂觀其成態度並全力支持。

苗栗後龍鎮沿岸多為沙灘,靠海的漁村,會搭乘獨木舟將漁網、漁線拉成U字型,並覆蓋在海面上,岸上則有50到100多人分成兩列,共同拉漁網,眾人在一起分享捕撈上岸的漁獲,但隨著時代演進,需要龐大人力的「牽罟」漸漸被現代化漁網、養殖業取代。

後龍鎮地區目前只有水尾、大山2個社區仍有牽罟班,並年年舉辦牽罟、淨灘活動,盼望藉此傳承文化。另外,竹南鎮天文里靠近竹南龍鳳漁港,當地也有6、70位居民組成龍鳳漁港牽罟班,同樣期盼將傳統技藝永續傳承下去。

今年7、8月苗栗縣府與竹南鎮公所,將在竹南鎮龍鳳漁港北堤沙灘舉辦千人「牽罟」活動,但沙灘海岸沖蝕嚴重,不利漁船出海,加上牽罟班漁網等漁場工具老舊,可能影響「牽罟」活動舉辦,立委陳超明接獲陳情多次前往會勘,近日也邀漁業署等單位,盼能爭取補助。

苗栗天文牽罟觀光文化協會理事長林嘉彬說,牽罟班致力於推廣傳統漁業文化,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網具、罟筏老舊不堪,加上罟寮因為潮水季風侵蝕,導致漁港北堤有1.5公尺高的落差,漁船根本無法進出。

陳超明表示,「牽罟是兒時回憶,為了讓子子孫孫能記住成長的過程,牽罟班的大家共同肩負重要傳承的工作」,這段話讓曾是牽罟一份子的超明十分感動,今日會議上,伴隨著大家的發言,腦中不斷想起過往牽罟的回憶,大家群策群力,使盡吃奶的力氣才能完成一個牽罟。到今天,牽罟已經不是生計問題,而是一個地方文化的傳承。

他說,希望政府單位可從軟硬體部分給予協助,軟體部分由海洋大學進行輔導協助,共同構思出透過創意,將傳統牽罟結合地方力量,讓竹南牽罟活動能更有吸引力。

硬體設施則有罟寮疏於整理、漁具老舊匱乏,則請中央補助經費克服,其中龍鳳漁港北堤因為侵蝕落差嚴重,則請漁業署幫忙設置水泥坡道。

陳超明表示,牽罟文化部分,將擴大牽罟的範圍外,也會協調縣政府將牽罟登錄文化部無形文化資產,同時,運用課堂教學方式,讓牽罟能向下紮根,使孩子們能習得這難得的智慧。

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指出,牽罟是苗栗沿海居民專屬的地方記憶,若地方有意推動為無形文化資產,縣府相當樂見,牽罟班可透過協會提出申請,未來舉辦「牽罟」活動時,將現場訪查、文資審議會審議等程序,如果順利即可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讓傳統技藝流傳下去。

#苗栗縣 #傳統捕魚 #牽罟 #無形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