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京都大學的日本初創企業Enecoat Technologies和豐田6月27日宣佈,將共同研發被視為新一代光伏電池首選的「鈣鈦礦型光伏電池」,力爭到2030年搭載於純電動汽車(EV)的車頂。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Enecoat和豐田於5月啟動車載面板的聯合研發。雙方要調整在光伏電池領域作為替代矽的材料而備受關注的鈣鈦礦成分,將發電效率從目前與矽基本相同的水平最多提高5成。這是豐田首次針對鈣鈦礦型光伏電池披露與外部企業推進聯合開發。

報導說,豐田正在針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車型和部分純電動汽車提供在車頂安裝光伏電池的製造商選配。以2023年上市的普銳斯為例,可以搭載1平方米左右的矽太陽能面板。價格為28萬6000日元(約合台幣61000元)。在正常的氣象條件下,每年可産生行駛約1200公里所需的電力。
豐田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負責人增田泰造表示,「如果把光伏電伏放置在車頂以外的引擎蓋上、可將面積增至2倍,理論上能産生約3倍的電力,可供行駛3600公里」。
報導說,一般私家車的年行駛里程被認為在1萬公里,按上述計算,其中3分之1可以用太陽能來滿足。如果是日常駕車距離較短的人,則幾乎不需要充電。速霸陸和韓國現代汽車等也涉足搭載光伏電池的汽車,但豐田表示,僅靠太陽能即可滿足實際使用的汽車會很少見。
Enecoat的社長加藤尚哉表示,「與矽相比,鈣鈦礦型的製造工序較少,有望降低成本」。將充分利用鈣鈦礦易彎曲的特性,摸索與車身設計相匹配的光伏電池形狀。
另一方面,技術仍然面臨挑戰,車載用所需的數十厘米的方形大型産品的生産尚未開始,新產品除了需要使鈣鈦礦結晶薄膜均勻鋪開的技術和製造設備之外,還需要有車身震動或被雨淋濕也不會損壞的耐久性。
日本富士經濟的數據顯示,全球鈣鈦礦型光伏電池的市場規模到2035年將達到1兆日元(合台幣2130億元),為2022年的31倍。積水化學工業、KANEKA 和東芝等日企都在爭取實用化,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開發競爭正日趨激烈。Enecoat將通過與豐田合作,開拓有望比定置式電池獲得更高利潤率的車載市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