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由台灣人發行的報紙《台灣民報》創刊100周年,蔣渭水文化基金會今起於渭水驛站推出《媒體先鋒-台灣民報百年特展》,展出珍貴的《台灣民報》原件,北市文化局表示,渭水驛站特別展示袖珍版的台灣民報總批發處模型,讓民眾一窺歷史場景。

《台灣民報》發刊於1923年,前身為《台灣青年》與其更名後的《台灣》雜誌,其創刊時台灣已有《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新聞》、《台南新報》三大報,但這些報紙的經營者皆為日本人,台灣知識分子為讓人民發聲,才創建台灣人自己的報紙。

當時《臺灣民報》於東京創刊,需耗時3至4天船運才能運抵台灣,當時報紙發行設有發行許可制、事前審閱制等,需經總督府嚴格管控,最長可達40天新聞檢查才能發行,其發行後也發揮媒體第四權,監督殖民政府,台灣文化協會也在全台廣設講座及讀報社,讓民眾了解資訊。

特展展出珍貴的《台灣民報》原件,帶領觀眾了解台灣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北市文化局提供/張芷瑜台北傳真)
特展展出珍貴的《台灣民報》原件,帶領觀眾了解台灣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歷史。(北市文化局提供/張芷瑜台北傳真)

文化局表示,此次展覽以「文化啟蒙做先鋒」、「帝國殖民蔽視聽」、「公正輿論輝大筆」、「民主思想鼓浪潮」四大主題,闡述《台灣民報》發展過程,除了豐富的照片與史料,現場特別展出珍貴的《台灣民報》原件、以及後來所衍伸的《台灣新民報》、《興南新聞》原件收藏品。

為讓民眾感受《台灣民報》的發行情況,文化局也說,渭水驛站特別展示袖珍版的台灣民報總批發處模型,以1比18的比例縮小製作,還原當時大安醫院兼台灣文化協會本部、台灣民報總批發處的場景,讓民眾一窺當時大安醫院結合住家、醫院、辦公室的場景,歡迎大家到場觀賞特展,了解知識分子為言論自由奮鬥的故事。

#台北市 #台灣民報 #渭水驛站 #報紙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