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演奏家林志謙(左)與德國鋼琴家保羅.肯恩(Paul Kern,右)正式加入北藝大音樂系師資群。(王世邦攝,北藝大音樂學院提供/李欣恬台北傳真)
單簧管演奏家林志謙(左)與德國鋼琴家保羅.肯恩(Paul Kern,右)正式加入北藝大音樂系師資群。(王世邦攝,北藝大音樂學院提供/李欣恬台北傳真)
北藝大音樂系師資群今日在記者會上演奏。左起為鋼琴家盧易之、汪奕聞及單簧管演奏家林志謙。(王世邦攝,北藝大音樂學院提供/李欣恬台北傳真)
北藝大音樂系師資群今日在記者會上演奏。左起為鋼琴家盧易之、汪奕聞及單簧管演奏家林志謙。(王世邦攝,北藝大音樂學院提供/李欣恬台北傳真)
北藝大科藝館建築以抬升設計方式,為空間創造懸浮的視覺效果(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提供/李欣恬台北傳真)
北藝大科藝館建築以抬升設計方式,為空間創造懸浮的視覺效果(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提供/李欣恬台北傳真)

科技日新月異,讓藝術創作有了更多素材,隨著今年北藝大關渡藝術節,校內全新的「科技藝術館」也將在10月20日正式啟用,開館節目為劇場導演王嘉明與藝術家張暉明合作打造的作品《迴路花園》,將帶觀眾順應劇情遊走在場館的各角落,預計在10月21日至22日演出4場。

北藝大副校長劉蕙苓表示,科技的演變是社會上的一大趨勢,藝術界也很難拒絕科技變化,「就藝術和創作而言,不是被科技的變化或元素帶著走,而是如何和科技之間有所對話。」劉蕙苓表示,該場館也具有實驗性創作的任務,能進而帶動北藝大在教學上的創新。

順應著建築體架構,《迴路花園》會有四條不同路徑,觀眾能在其中看見不同的內容,劉蕙苓表示,該作品是為這個場館量身打造,結合了劇場、舞蹈、新媒體藝術、科技、音樂等元素,觀眾能沉浸其中遊走。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兩場「山水之聲-四台鋼琴戶外音樂會」兩個場次,一場為「一台鋼琴的悠閑早午餐」,將在科藝館東方露台舉行,由北藝大音樂學系學生擔任演奏,聽眾可邊吃早餐邊聽音樂會,另一場為「四台鋼琴的斜陽與餘暉」,將在科藝館中央地面層平台傍晚演出,由北藝大音樂學系專任鋼琴教師擔任演出,聽眾可一次聽見四台鋼琴演奏。

#北藝大 #鋼琴 #科技 #科藝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