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輝達(Nvidia)帶動AI(人工智慧)大趨勢,執行長黃仁勳法說會指出「全球已經建置了1兆美元的資料中心」、「新的運算時代已經開啟」,輝達的業績證明AI是成長最快的產業,其創新的能量正從客戶的資本支出,向下游應用端傳遞。
輝達回檔 AI概念股定錨
根據大摩(摩根士丹利)估計,AI半導體從2023年到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31%;2023年約400億美元,2027年將達1250億美元,雲端運用占最大宗,其次是汽車。
《財訊》報導指出,在基本面趨於明朗,財報超預期後,輝達隔日盤中創下502美元高點後回頭下跌,代表AI已經從黑馬股變成白馬股。市場認同趨勢,股價超前部署,財報數字真的好,但短線股價利多出盡。投資人最重要是心中那把尺,衡量基本面和股價的差距,輝達既是AI指標,在GPU(繪圖晶片)市占率達9成接近獨占,其股價不再創高,對AI族群的股價有定錨作用。
輝達2024財年第2季(5月到7月)營收135億美元,季增88%、年增101%;第3季展望營收中位數160億美元,季增19%,年增170%。這表示企業真的排隊下單,陸續推出產品,例如Salesforce的AI雲服務,可幫助行銷、電商、開發部門輸入文字,幫助完成流程任務;Adobe推出創意生成AI引擎,專注於輔助圖像、文字創作;Midjourney以文生圖、創作圖像,可大量節省繪圖人力;財金領域的大摩也和OpenAI共同開發聊天機器人,輔助財富管理的理專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稅務諮詢。
《財訊》分析,這些AI產品面向企業客戶,帶動資本支出,還只是表面。AI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應用,是在祕密中進行不會發表,這些企業希望打造獨家的資料庫。例如字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微軟,除了向輝達買GPU,還會用AI設計半導體,拉開與對手差距。
輝達幾年來已採用AI技術加速設計,其CUDA(應用軟體加速程式庫)平台,提供上萬種程式供設計者採用,輝達的CUDA和GPU互相綁定,封閉系統具有領先優勢,至少領先對手超微1~2年。而軟體平台有個特色,一旦綁定就很難更換,因為IC設計工程師換新工具要花時間。
進一步拆解AI的產業鏈。首先,輝達GPU市占率9成,享有獨占利潤。其次,AI伺服器多家爭鳴,美超微、戴爾、廣達、技嘉、緯創,多家企業搶食。最下游是應用端,例如微軟、字母、亞馬遜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