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今(29)日於立法院前舉行,民間團體要求政府應積極減少野外遊蕩犬貓及重視野生動物保育。農業部表示,「特定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專案計畫」將高強度進行犬隻族群管理並移置,但對於民團要求試辦區全面禁餵的訴求,僅呼籲民眾勿持續在區域內進行任何動物的餵食。
農業部指出,自立法院主動修法施行零撲殺制度以來,抑制遊蕩犬增加,降低人犬或野生動物與犬的衝突為農業部非常重視的工作,除督促縣市政府改變分散式的絕育模式,改為集中資源在人犬衝突等高風險區域全面投入家犬及無主犬的絕育工作。
而本年度並推動的「特定台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專案計畫」試辦計畫,針對苗栗、台中、南投3縣市9鄉鎮的野生動物重要棲地進行更全面性的遊蕩犬侵擾問題改善措施,計畫於10月已在3縣市劃設區域中啟動執行,透過跨域高強度進行犬隻族群管理並移置,除捕捉犬隻必要的食源誘捕,請民眾千萬不要持續在區域內進行任何動物的餵食,期改善遊蕩犬侵擾野生動物問題。
農業部表示,遊蕩犬人犬衝突風險全國至2023年9月底,已於2835處村里執行,家訪8萬8863戶,清查無主犬隻3萬5734隻,完成捕捉絕育91.2%。
農業部也強調,遊蕩犬問題根本改善,飼主責任必須落實,民眾養狗如果放養又沒有絕育將會一直產生新的遊蕩犬,呼籲飼主應為飼養的犬隻植入晶片、寵物登記及絕育,成為對犬隻負責的飼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