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三家」之一,有「詩、書、畫」三絕之譽的溥心畬,今年11月18日為其逝世60周年忌日,香港邦瀚斯為其舉行《儒風》展,台灣則有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為其舉辦「寒玉幽光」紀念座談會,觀其人其畫,可見其遺民與移民的心境,均成為其內在與創作涵養。
溥儒,字心畬,其曾祖係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乃晚清權傾一時的和碩恭親王奕訢,他自幼深受傳統文化薰陶,耳濡目染恭王府中珍藏,加以天資稟異,精勤用功,其畫名早年便已蜚聲海內外,也因其傳統水墨功底最為人稱讚,對他往往有「文人畫最後一筆」的盛名,但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代處長何炎泉則認為,在傳統的標籤之外,其實不應抹殺溥心畬在繪畫上的一些創舉。
何炎泉以「漫畫」為主題來看溥心畬,他其實有一類幽默、富敘事性的漫畫傳世,如〈貓鼠墨戲〉中貓傳神地對鼠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外,台灣的風土景色也帶給他許多嶄新的視覺感受,也在其創作中多見別闢蹊徑的新意,與其稱他為「文人畫的最後一筆」,不如說是「新時代文人畫的第一筆」。
史博館助理研究員蔡耀慶則指出,在史博館的藏品中,亦可展現溥心畬書法成就,就書體而言,篆、隸、行、草、楷等五體兼備。以其家學而言,其書法應和清皇室要求,以成親王的楷書風格作為基礎;學習二王書法,映皇室遺民對於正統的追索,而後從家藏歷代名家之作與友朋間往來,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多元的表現風貌,也更鮮明體現他的藝術特質。
香港邦瀚斯將於18至22日,展出溥儒作品40餘件,其中包羅文人雅趣、山水、人物、書法等,多由故交家屬遞藏而未裝裱,其中15件將於展後的「中國書畫」秋拍首度釋出市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