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日前預告將在本周五(22日)開賣首批國外碳權,部分外界人士好奇是否可以藉此謀利,環境部部長薛富盛今天受訪時表示,碳交所與證交所是2回事,如果是要投資仍應回到股市或債市等正常的理財方式,他也說,目前國外的碳權仍不能抵未來要徵收的碳費,但隨著時間演進及碳費制度周全後,則可以來考量的。

台灣碳權交易所22日啟動碳交易,整合出的商品每噸約5至15美元,依國際定價浮動。

薛富盛說,碳交所為金管會管轄的公司,有興趣向國外公司購買碳權,但國外碳權不見得能夠抵徵收的碳費,考量的重點為是否對台灣實質減碳有幫助,從企業做ESG、或碳中和等角度,鼓勵企業購買國外碳權,目前國外的碳權不能抵未來要7徵收的碳費,隨著時間演進及台灣在碳費制度周全一段時間後,可以來考量的(抵減碳費)。

外界也關心碳費審議委員會委員組成進度,薛富盛則說,辦法公告後,目前進行為委員的徵詢,希望委員能夠涵蓋的領域、產業類別能夠更周全,讓社會各方面的聲音能夠被聽到,將兼顧產官學研、公民團體等意見納入參考,會如期在明年第一季組成審議會,並公告碳費費率。

#碳費 #碳權 #碳權交易所 #環境部 #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