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方以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對丙烯等12項產品進口中止協定稅率。對兩岸關係不佳,石化業被拿來祭旗,石化公會表示,這次幾乎國內所有石化業都受到衝擊,未來若進一步擴及石化88項適用E產品,以去年出口數字及平均稅率7.38%計算,要多繳新台幣163億元稅金,且實際對產業的衝擊更大。石化公會呼籲政府應立刻開啟協商之門,與對岸對談,解決貿易壁壘問題。
「上次只針對丙烯下游如PC等少量產品低價傾銷,要求繳交保證金。」石化公會指出,這次直接取銷丙烯、氯乙烯等12項石化產品優惠關稅,影響層面大很多。
石化公會表示,因石化原料與上下游生產有密切關係,不是單一產品,這次初看僅有12項,但乙烯、丙烯、丁二烯基本原料都會受到衝擊,因為石化產品上下游相互牽動,受打擊層面相當大,可說是幾乎石化產業全面都受到波及,因為下游產品取銷關稅優惠,連帶上游需求也會遭到影響。
業者直言,大陸此舉,就是要台灣政府出來談,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政府應積極出面處理。不然近年來全球經濟不佳,已衝擊石化營收獲,如今還要面對大陸取銷ECFA對12項關稅優惠,處境更雪上加霜。
依經濟部資料顯示,石化業適用ECFA共88項,2022年出口額71億美元,換算約2215.2元台幣,以全部恢復正常課稅,平均稅率7.38%計算,一年要繳的稅金就高達163億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