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浙江杭州西湖結冰消息傳開,搖櫓船夫說,還是照常出船,偶有浮冰。上海一日入冬,郊區最低氣溫直探零下7℃。
山東濟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趙真(以下均化名)對寒流感受尤深,42歲的他在微博上寫道,「最怕寒冷的冬季」,「全身關節晨僵明顯,感冒的時候一咳嗽胸椎鎖骨間疼痛明顯。」
地處西北的甘肅臨夏,在規模6.2地震發生後,災民正在臨時的家度過寒冬。
預計到24日8時,大陸西北地方東北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東北地區、黃淮及以南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或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5℃以上。
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全天氣溫21日在冰點以下。氣象預報上海市中心最低氣溫低於零下 1 ℃預計將會持續到 25 日,這將打破近四十年來的持續低溫紀錄。
在上海開網約車的司機吳軍說,「這個天氣下,單子爆多」,他平連續兩天早上6點半出車,一天開16個小時車,行程900公里。
其中,山東多地積雪深度接連破紀錄。據齊魯電視台消息,截至12月22日8時,威海文登站積雪深度達74釐米,時隔62年,大幅刷新中國關內城鎮國家站的雪深記錄。
煙台的雪已經下了一周多,近幾天突然變成暴雪,有的城區積雪超過半米。煙台作為海濱城市,降雪量明顯要多,且多以陣性強、局地性明顯、積雪效率高的冷流雪為主。
煙台、威海一帶被稱為中國的「雪窩子」,暴雪並不少見。但作為煙台土生土長,孫鵬坦言有好多年沒遇過這麼大的雪。
40歲的孫鵬是當地的校車司機,平時兼職做旅遊包車司機。極端天氣下,當地旅遊進入淡季,部分航班停航、鐵路停運、景點關閉,有的遊客從外地趕來,卻因為打不到車滯留機場。孫鵬的副業也暫時停擺。
孫鵬的女兒在家附近小學上五年級,20號校車停運,到21號學校就通知停課了。
路上不時會遇到陷入積雪的車輛,車主一般無需打招呼,路人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推車,沒有人開玩笑、說風涼話。孫鵬小時候住在農村,有莊稼的農民喜歡這場大雪,因為雪下得大,來年收成高。
而在南方的湖南株洲,李群所在的村鎮,農民正忙著給油菜、橘樹蓋上防凍薄膜或者保溫網。
李群2021年畢業後考取選調生,來到湖南株洲的一個村鎮做幫扶。她這幾天奔波在鄉間走訪孤寡老人,勸說少出門,怕萬一摔傷滑倒;另一面,她也知道低溫天限制老人出行,要盡量多給予他們情緒陪伴。
在戶外,寒風凜冽,在零下7℃穿梭,江蘇鹽城騎手董天為了達到預期送餐效率,一邊騎車一邊操作手機搶單、看導航,他將左右手的功能與裝備區分開:戴著棉手套的右手用來握把加速、主控方向,戴著薄手套的左手則更適合操作手機螢幕,「寧願自己冷一點」。
即使天冷不想出門,畢竟房貸在身,董天也坦言沒辦法。中途董天萌生退意,想送幾個單子就回家,但雨雪天平台爆單,很多訂單超時了都沒人送,平台跑單的活動力度隨之提高,見此情形,他還是堅持送了3個半小時。「顧客拿到餐都涼了,不能吃了,就讓商家退款,倒沒有怪我。」凌晨1點多,跑單的董天看到了正在路面上撒融雪劑的清潔工,寒冷的境遇將戶外工作者折疊進了同一時空,董天認為他們很敬業。
盤旋的冷空氣使平台提高了跑單獎勵和天氣補貼,董天的收入增加,這也緩解了冬天電動車電池不耐用、騎手送單量減少的問題。董天說,達到一定送單數量後,平台會額外獎勵。
寒流之下,疾病發病率急速增長。盧輝是廣東肇慶一家醫院醫師,他說,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都屬於氣候敏感性疾病,他所在的醫院急診科,每當氣候異常,急診出車量就會明顯增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