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農友的鳳梨田和猛禽棲架。(屏縣府提供)
林姓農友的鳳梨田和猛禽棲架。(屏縣府提供)

今年1月17日,屏東鹽埔鄉林姓農民工作時,發現一隻無法飛行的草鴞,立即通報屏東縣政府農業處,並後送至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救治,經過1周照養,將於近期安排野放。屏縣府自2022年開辦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迄今累計有80位農民加入,友善農地面積達68.65公頃,核發獎勵金新臺幣171萬3506元。

在鹽埔栽種鳳梨的林姓農民,是2023年首度參加「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這方案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補助屏東縣政府,推動草鴞的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配合田間不施用毒鼠藥、毒餌、非友善的鳥類防治網等。

且符合農業安全檢出規範或架設棲架來營造適合草鴞棲息環境,再由縣府核發符合條件的耕種者「生態薪水」。參與農民除了要符合計畫規範的農作栽培方式外,每年還要進修至少4小時的生態環境保育訓練課程,才能符合獎勵資格。

林姓農民表示,因為參與課程而對生態保育有更多認識,上課時老師不斷強調如何友善栽培及守護草鴞,讓他對蘋果臉的草鴞印象深刻,並說,因為那隻鳥有明顯的愛心形狀蘋果臉特徵,而且臉上羽色是咖啡色,跟成鳥白白的臉不一樣,看到時立刻認出是草鴞,且應該是離巢草鴞幼鳥,馬上電話通報。

屏縣府農業處處長鄭永裕表示,自計畫啟動開始近2年間,已辦理至少6場草鴞生態服務計畫說明會、4場草鴞友善農作的生態訓練講習課程,並頒發研習證書給完成生態課程的農民,積極推動草鴞棲地保護及復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民認識草鴞。

由於草鴞數量稀少,每救回一隻虛弱或受傷的個體,對於維繫草鴞族群數量都有重要的影響。

草鴞身長約35至40公分,全台數量稀少,估計不超過500隻,屬保育類第I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棲息出沒於草生荒地、高灘地、農耕地區。目前已知的族群威脅包括棲地喪失、毒鼠藥中毒、遊蕩犬貓干擾及鳥網誤捕。

#草鴞 #生態服務給付 #屏東縣 #友善種植 #屏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