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社團「左營楠梓人」有民眾貼文指出,楠梓區德民路一處待轉格是「奈米級」,光是轉進去就要一點技術,進入後還會有半個車頭露出,市議員建議可以規畫左轉專用道提升安全性。高雄市交通局回應,會再根據車流量研議擴大待轉區。
民眾在「左營楠梓人」臉書社團貼文指出,楠梓區德民路與高楠公路1872巷一處T字路口,機車待轉區是「奈米待轉格」,行經待轉格光轉進去就需要一點技術,且大小不足會有個車頭露在外面,但當地車流大且大型車多「覺得我的機車頭都快被削掉了」。
留言區許多網友調侃「彰化還有更小的,待轉還要翹孤輪」、「這個算不錯了」還有多處更小,也有網友認為「快慢車道分隔跟待轉本來就是一件很智障的事情」。當地居民透露,該處待轉格已存在10年以上,因進入角度刁鑽,進去後都要喬一下才不至於讓車頭過度突出。
高雄市議員白喬茵表示,該處待轉區簡直是「待撞區」非常危險,該處因為前後各有一棵樹木,調整待轉區長寬有限,單純挖深也會使待轉動線嚴重不佳,建議市府盤點該處用路規畫,將同向分隔島外側車道,規畫出一個機車左轉專用道,讓機車可以真正落實左轉靠左、右轉靠右的邏輯提升安全性。
交通局回應,自2010年起德民陸橋通車後,即設置快慢分隔島及本路口內凹式機慢車待轉區,有關網友在臉書反映待轉區太小的問題,該處待轉格約長5公尺、寬1.5公尺,可同時容納2至4輛轉往巷道之機慢車使用,由於當初是利用樹穴空間削切,交通局將再依現有車流需求量,研議是否能再擴大設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