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去年9月調整博士生的獎助金,院內每生月均可獲得新台幣4萬元,但立委柯志恩表示,無法理解為何去年支薪的博士生共983人,比2016年的1096人減少113人。院長廖俊智回應,主要是受少子化、國際其他學術圈競爭等影響所導致。
中研院20日前往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立委柯志恩於質詢時提到,院方調整獎助金後,和德國的博士每月獎助金9.15萬元、新加坡7.29萬元、日本5.51萬元相比,中研院博士生的獎助金仍偏低,目前僅高於中國大陸,且更是遠遠不及科技大廠動輒年薪200萬,甚至月薪都有6.1萬元以上的薪資誘因。
柯志恩認為,認為若要吸引高教人才,有必要再提高獎助金,且中研院直到去年9月才調漲支薪博士生月薪,時程上已太晚,應更早調整。
廖俊智說明,支薪博士生減少,主要是受少子化影響,且目前國際競爭越來越強,很多想要繼續進修的台灣學生,不見得願意留在國內就讀博士班,而是選擇赴海外深造,對於是否調漲獎助金,以刺激博士生就讀意願,學界也有不同意見,更重要的是得端看經費是否允許。
柯志恩也說,在中研院預算經費,僅6成2的經費投入基礎研究,且主要財源來自於政府挹注,企業捐助僅不到1成。
廖俊智說,中研院整體經費部分必須投入在人事、行政等費用,若是純以研究經費來說,超過9成的研究經費都是投入在基礎研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