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多人送醫,並於2名死者血液驗出「米酵菌酸」。對此,中山醫學大學法醫系主任高大成29日說,死者經近1個禮拜治療還能殘留米酵菌酸成分「很恐怖」,一定是吃很多;他並說,現在最重要是找到源頭,可能是烹煮或桌上佐料等發酵食品有問題,亦或是店內環境不潔,清倉時感染食材。
台北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造成2人死亡、5人重症,與多人就醫案例,其中2名死者血液中皆檢驗出「米酵菌酸」,為國內首次驗到案例。高大成29日受訪直言,死者經近1個禮拜急救治療、葉克膜協助代謝,身體還能驗出殘留米酵菌酸成分,「我覺得很恐怖,一定是吃很多」。
他並表示,可以檢驗重症病人身上是不是也有這種成分,如果有就可初步結論是米酵菌酸造成死亡。再來就是找到源頭,雖然現在很多指標指向寶林食堂,但也要在廚房或餐廳中找到米酵菌酸成分所在才行。
高大成認為,可能餐廳清倉時,角落髒亂地方有單胞菌細菌感染也有可能。他以日本靜岡1936年發生的「大福中毒事件」為例,當時大福使用的麵粉受到甜點店內的老鼠感染「蓋特納芽孢桿菌」,師生吃下大福後造成千人中毒、44人死亡,不排除寶林這案也和環境衛生不潔,造成食材受汙染。
高大成也說,目前看中毒的民眾吃的東西都不是同樣品項,他也推測可能是佐料有狀況,比如桌上讓民眾搭配的醋等調料也都是發酵食品,所以不是全部中毒,可能有加佐料的才有中毒,甚至是烹煮過程使用的佐料有些有感染、有些沒有等等,「找到源頭最重要」。他也表示,米酵菌酸從以前就存在,怎麼會現在才爆發出來,甚至造成有人死亡,都需要細心向上追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