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4月3日發生規模7.2的地震,震央在花蓮外海,全台皆有明顯震感,令人聯想到25年前的921大地震。不過與921不同的是,今次的地震並沒有出現全台灣規模的大停電,主因是震央地點不同,所以電網沒有大規模中斷;然而,網路上有側翼帶風向,認定沒有停電「是台電的綠能與儲電系統發揮作用」。長期關注電力問題的醫師批評,這些人刻意忽視抽蓄水庫的巨大作用,歸功儲電系統奏效,真是想太多。

inside、科技新報等科技類網路新聞,在宣傳台電設計的電池儲能系統的功勞,並秀出台電在今天早上的即時供電圖表做為佐證。在報導中提到,地震後2分鐘的8點整,儲能系統提供了26.1萬瓩(261百萬瓦MW),10分鐘後,儲能系統拉高到128.1萬瓩(1281百萬瓦 MW),直到8點40後才逐漸下降。報導認為,這是「綠能」與「電池儲能系統」配合達成的效果。

這些報導被做成各種簡圖,正在網路上快速傳播;內容卻經不起檢驗。長期關心電力問題的小兒科醫生王見豐,在臉書上指出,台電「儲能系統」分成兩類,其一是「電池儲能」,其二是「抽蓄水力」。而在台電官網上,只有登記1個5.5萬瓩(55百萬瓦 MW)的電池,這應是向東元電機採購,現在安裝在在桃園龍潭超高壓變電所的那一具。

那麼3日上午儲能系統發揮到128.1萬瓩,其他絕大多數(122.6萬瓩)的部分,顯然不是儲能電池的功能,而是包括大觀、明潭兩具抽蓄水庫在盡忠職守。網路寫手沒注意到細節,一味的認定是儲能電池的效果,就顯得不求甚解了。

王見豐在臉書上指出,「抽蓄水力原理是利用閒置電力抽水到上池,需要用電再放水發電。台灣在三座核電廠完工啟用後,台灣的電力結構良好,半夜利用穩定便宜又無污染的核電抽水,白天就可以減少昂貴污染的液態天然氣與燃油發電。」

「然而,現在電力不足,只好在半夜燃燒昂貴的液態天然氣發電抽水,以免白天停電。以為白天貴蔘蔘的光電可以儲存來抽水,想太多了。」

「 不同能源形式彼此轉換必有消耗,抽蓄發電整個過程從燃燒液態天然氣到發電機發電到馬達動能抽水,從水位位能到動能再到發電機發電,最高估計是剩下8成。所以我們看台電公布的發電成本一定是抽蓄發電成本最高。因為本來燒天然氣就爆貴的,好嗎?」

#大地震 #儲能系統 #儲能電池 #抽蓄發電 #太陽能